内蒙古太仆寺旗金豆子山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6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国内外铅锌矿床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前人地质工作概述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4页 |
·大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第16-17页 |
·区域地层 | 第17-19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19-20页 |
·区域构造 | 第20-23页 |
·断裂构造 | 第21-22页 |
·褶皱构造 | 第22页 |
·古火山口构造 | 第22-23页 |
·区域矿产 | 第23-24页 |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4-34页 |
·矿区地层 | 第24-27页 |
·矿区构造 | 第27-31页 |
·褶皱构造 | 第27-29页 |
·断裂构造 | 第29-31页 |
·裂隙构造 | 第31页 |
·矿区岩浆岩 | 第31-34页 |
·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 | 第31-32页 |
·脉岩 | 第32-34页 |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4-45页 |
·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 | 第34-38页 |
·单个矿体形态特征 | 第34-35页 |
·矿体组合形态特征 | 第35-36页 |
·矿化就位特征 | 第36-38页 |
·矿石组构特征 | 第38-41页 |
·矿物成分 | 第38页 |
·矿石组构及矿物生成顺序 | 第38-41页 |
·围岩蚀变特征 | 第41-42页 |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 第42-45页 |
第5章 矿床构造特征 | 第45-51页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45页 |
·矿床褶皱构造特征 | 第45-46页 |
·矿床断裂构造的特征 | 第46-48页 |
·成矿构造特征 | 第48页 |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 第48-51页 |
第6章 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 第51-69页 |
·区域构造演化的控矿作用 | 第51-52页 |
·褶皱构造的控矿作用 | 第52页 |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 | 第52-55页 |
·断裂构造的规模对成矿的影响 | 第53页 |
·矿化与断裂带走向及深度的关系 | 第53-54页 |
·断裂产状变化对铅锌矿化富集的影响 | 第54-55页 |
·物、化探异常与构造的关系 | 第55-65页 |
·地球物理异常与构造的关系 | 第55-58页 |
·地球化学异常与构造的关系 | 第58-65页 |
·构造成矿模式探讨 | 第65-67页 |
·找矿靶区的选定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