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2页 |
·植物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 第12-28页 |
·植物细胞凋亡的类型和特征 | 第12-16页 |
·植物细胞凋亡的类型 | 第12-13页 |
·植物细胞凋亡的特征 | 第13-16页 |
·植物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及其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类caspase水解蛋白酶参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 | 第16-17页 |
·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BLPs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R基因、热激蛋白和凋亡体与植物细胞死亡 | 第18-19页 |
·活性氧与植物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 | 第19-20页 |
·Ca~(2+)与植物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 | 第20-22页 |
·VK3与植物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 | 第22页 |
·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植物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DAD1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其它植物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 第24-27页 |
·植物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细胞凋亡的重要意义 | 第28-31页 |
·细胞凋亡与疾病 | 第29页 |
·细胞凋亡与免疫学的关系 | 第29页 |
·细胞凋亡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 第29-30页 |
·细胞凋亡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研究课题的来源、意义与目标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外源化学信号分子诱导超级稻悬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 第32-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试验仪器 | 第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超级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2页 |
·超级稻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 | 第32页 |
·超级稻悬浮细胞的培养 | 第32页 |
·超级稻悬浮细胞的处理 | 第32-33页 |
·胞死亡率的统计 | 第33页 |
·超级稻悬浮细胞外POD活性的测定 | 第33页 |
·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不同的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和分散性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继代次数的超级稻愈伤组织对其悬浮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悬浮细胞系的细胞悬浮度(A_(600)和胞外POD活性变化 | 第35-36页 |
·VK3、CaCl_2和H_2O_2对超级稻悬浮细胞胞外POD活性 | 第36页 |
·不同浓度VK3、CaCl_2和H_2O_2,处理悬浮细胞对其胞外POD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VK3、CaCl_2和H_2O_2处理对超级稻悬浮细胞死亡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超级稻悬浮细胞DNA的影响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超级稻DAD1基因克隆及其大肠杆菌的表达 | 第41-62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材料 | 第41-44页 |
·植物材料 | 第41-42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42页 |
·引物和测序 | 第42页 |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42-43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3页 |
·其他常用试剂的配置 | 第43-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52页 |
·DAD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4-51页 |
·总RNA提取 | 第44-45页 |
·逆转录 | 第45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45-46页 |
·回收纯化PCR或酶切产物 | 第46-47页 |
·DNA连接 | 第47-4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48页 |
·重组菌落质粒DNA的抽提 | 第48-49页 |
·DNA的酶切 | 第49页 |
·重组子的快速鉴定 | 第49页 |
·重组菌落质粒DNA PCR扩增鉴定 | 第49-50页 |
·测序 | 第50页 |
·超级稻DAD1基因mRNA的3-UTR的研究 | 第50-51页 |
·DAD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1-52页 |
·目的基因的酶切 | 第51页 |
·表达载体pET22b的酶切 | 第51页 |
·目的片断与载体的连接与转化 | 第51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51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51页 |
·诱导表达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超级稻DAD1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2-55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53页 |
·RT-PCR扩增DAD1基因cDNA | 第53页 |
·重组菌落的筛选 | 第53-54页 |
·测序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超级稻DAD1基因mRNA的3-UTR的研究 | 第55-56页 |
·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22b的酶切 | 第56-57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57-58页 |
·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2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附录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