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矫形外科手术学论文--骨骼手术论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6页
第一章:成人下颈椎椎体与关节突关节倾角X线测量及其意义第16-25页
   ·前言第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6-18页
     ·研究对象第16-17页
     ·测量方法第17-18页
     ·统计学方法第18页
   ·结果第18-21页
   ·讨论第21-24页
     ·关于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面方向第21-22页
     ·椎体中线法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倾角的意义第22-23页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与颈椎运动和生物力学的关系第23页
     ·颈椎关节突关节倾角与颈椎退行性变的关系第23-24页
     ·颈椎关节突关节倾角对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意义第24页
   ·结论第24-25页
第二章: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第25-58页
   ·前言第25-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35页
     ·实验材料第26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实验标本分组第27页
     ·实验组模型的制备第27-28页
     ·生物力学测试方案第28页
     ·实验步骤第28-30页
     ·统计学方法第30-35页
   ·结果第35-51页
   ·讨论第51-57页
     ·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性能第51-52页
     ·关节突关节的压力测量第52-53页
     ·单纯颈椎间盘摘除对关节突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第53页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第53-55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颈椎的生物力学性能第55-56页
     ·本实验研究的不足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第三章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第58-76页
   ·前言第58页
   ·资料与方法第58-62页
     ·临床资料第58-59页
     ·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第59-60页
     ·随访方法第60页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第60-62页
     ·统计学方法第62页
   ·结果第62-68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与融合组一的结果比较第62-63页
     ·颈椎间融合组一与融合组二的结果比较第63-68页
   ·讨论第68-75页
     ·临床手术疗效评估的时间和方法第68页
     ·颈椎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退变第68页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第68-69页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第69-72页
     ·人工颈椎间盘的研制、发展和生物力学特性第72-74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第四章: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综述一)第76-84页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学研究第76-79页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和骨性结构研究第76-77页
     ·颈椎关节突关节囊及其神经支配第77-78页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与神经根的相关研究第78页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运动学测量第78-79页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第79-83页
     ·关节突关节慢性损伤退变生物力学第79-80页
     ·颈椎关节突关节骨折脱位生物力学第80-82页
     ·内固定手术后颈椎关节突关节生物力学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下颈椎前路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二)第84-93页
   ·前言第84页
   ·下颈椎生理活动的生物力学第84-85页
   ·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第85-89页
     ·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的压力改变第85-86页
     ·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对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第86-87页
     ·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不同时段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变化第87页
     ·下颈椎前路融合不同部位和节段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第87-88页
     ·其他因素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第88-89页
   ·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第89-91页
     ·病理改变第89页
     ·临床表现第89-90页
     ·治疗第90-91页
   ·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防和展望第91-92页
     ·规范下颈椎前路融合术,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第91页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第91-92页
   ·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2页
附录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花饮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血络瘀阻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温阳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