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1页
第二章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第11-26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廊道第11-18页
     ·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生态廊道研究进展第13-18页
   ·城市森林及其结构的量化研究第18-21页
     ·城市森林的特点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城市森林结构的量化研究第20-21页
   ·GIS在景观格局分析和城市森林中的应用第21-22页
   ·湿地恢复与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进展第22-26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6-33页
   ·研究区概况第26-32页
     ·自然概况第28-30页
       ·地理位置第28页
       ·地形地貌与土壤第28页
       ·气象第28-29页
       ·水系第29页
       ·植被第29-30页
       ·野生动物第30页
     ·历史人文概况第30-31页
     ·社会环境第31页
     ·存在问题第31-32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四章 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第33-41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3页
     ·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第33页
     ·景观指数选取第33页
   ·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土地利用格局第33-35页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划分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35页
   ·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绿地景观格局第35-37页
     ·绿地景观斑块的特征值第35-36页
     ·绿地景观斑块的等级与分布第36-37页
     ·绿地景观空间结构与分析第37页
   ·小结第37-41页
第五章 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第41-57页
   ·研究方法第41页
     ·结合现状调查建立矢量数据库第41页
     ·GIS数据分析与集成第41页
   ·蜀冈-风景区水体景观格局第41-43页
     ·水体斑块特征值第41-42页
     ·水体斑块尺度与分布第42页
     ·水体景观的聚集度与破碎度第42-43页
   ·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第43-47页
     ·湿地斑块特征值第43页
     ·湿地斑块尺度与分布第43-45页
     ·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第45-47页
     ·湿地景观破碎化评价第47页
   ·风景区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建议第47-49页
     ·保护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第47页
     ·建立绿色河流廊道系统第47-48页
     ·尊重城市历史文脉第48页
     ·设计结合自然第48-49页
   ·案例:基于场所分析和生态原则的保障湖湿地景观设计第49-57页
     ·项目背景第49页
     ·场地分析第49-50页
     ·保障湖湿地景观设计第50-52页
     ·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第52-53页
     ·讨论与建议第53-57页
第六章 瘦西湖公园绿地格局与结构的量化研究第57-67页
   ·研究区概况第57页
   ·研究方法第57-58页
     ·数据信息提取第57-58页
     ·景观空间格局指标第58页
     ·群落结构数据分析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5页
     ·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第58-60页
       ·绿地斑块特征值第58页
       ·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第58-59页
       ·绿地斑块分布情况第59-60页
     ·植物群落物种结构分析第60-62页
     ·植被的径阶结构与高度分布第62-65页
       ·植被的高度分布第62-64页
       ·植被的径阶结构第64-65页
     ·扬州瘦西湖公园植被生长状况分析第65页
   ·讨论第65-67页
第七章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第67-78页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概述第67页
   ·研究方法第67-73页
     ·基础数据、资料收集与源的确定第67-69页
     ·景观元素阻力系数的赋值与阻力面计算第69页
     ·基于阻力面的风景区遗产绿道适宜性分析第69-73页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绿道网络系统概念规划第73-78页
     ·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第73页
     ·研究区绿道系统规划第73-78页
第八章 结果与讨论第78-81页
附录第81-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详细摘要第95-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与我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