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一、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二、民俗文化旅游概况 | 第13-20页 |
(一) 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 | 第13-16页 |
1. 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 | 第13-14页 |
2. 民俗文化旅游的类型 | 第14-15页 |
3. 民俗文化旅游的特点 | 第15-16页 |
(二) 民俗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6-17页 |
1. 民俗文化是亲和性的旅游资源 | 第16页 |
2.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 第16-17页 |
(三) 国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透视 | 第17-18页 |
(四) 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历史回顾 | 第18-20页 |
三、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探析 | 第20-33页 |
(一)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 | 第21-24页 |
1. 相关概念阐释 | 第21页 |
2.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特点 | 第21-23页 |
3.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 | 第23-24页 |
(二)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1. 民俗文化旅游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第24页 |
2. 选址靠近大中城市,市场支持强 | 第24-25页 |
3. 游客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宽容性 | 第25页 |
4. 弥补区域旅游资源贫乏的缺项 | 第25页 |
5. 克服民族地区就地开发的约束 | 第25-26页 |
(三)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得失剖析 | 第26-29页 |
1. 我国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2. 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成功的启示 | 第28-29页 |
(四)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导思路 | 第29-33页 |
1.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2.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导思路 | 第32-33页 |
四、个案研究——以济南九顶塔民族风情园为例 | 第33-50页 |
(一) 九顶塔民族风情园概况 | 第33-35页 |
(二) 九顶塔民族风情园性质 | 第35页 |
(三) 九顶塔民族风情园经营现状分析 | 第35-42页 |
1. 经营状况分析 | 第35-38页 |
2. 独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3. 存在问题分析 | 第41-42页 |
(四) 九顶塔民族风情园持续发展分析 | 第42-50页 |
1. 挖掘文化,展示特色 | 第42-43页 |
2. 注重体验,增强互动 | 第43-44页 |
3. 重视营销,拓展客源 | 第44-47页 |
4. 增加外延功能,吸引游客滞留 | 第47-48页 |
5. 体现生态,优化环境 | 第48页 |
6. 培养人才,强化管理 | 第48-49页 |
7. 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 第49-50页 |
五、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50-56页 |
(一) 宏观调控和监管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 第50页 |
(二) 合理的选址与规划是持续发展的基础 | 第50-51页 |
(三) 科学的经营管理是持续发展的根本 | 第51-53页 |
(四)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 第53-54页 |
(五) 积极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 第54-56页 |
六、结语 | 第56-57页 |
七、附录 | 第57-58页 |
八、注释、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九、致谢 | 第60-61页 |
十、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