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9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创新性 | 第18-19页 |
一、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Angiopoietin-1&-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临床意义 | 第19-31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9-25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4-25页 |
·结果 | 第25-27页 |
·血清Ang-1、Ang-2和Tie-2表达水平 | 第25页 |
·据Hunt-Hess分级aSAH患者轻症亚组和重症亚组血清Ang-1、Ang-2和Tie-2表达水平比较 | 第25-26页 |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ICA患者血清Ang-1、Ang-2和Tie-2表达水平 | 第26页 |
·未破裂动脉瘤血清Ang-1、Ang-2和Tie-2表达水平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0页 |
·颅内动脉瘤血清Ang-1、Ang-2表达的意义 | 第27-28页 |
·颅内动脉瘤血清Tie-2表达的意义 | 第28页 |
·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血清Ang-1、Ang-2和Tie-2表达的意义 | 第28-29页 |
·未破裂动脉瘤血清Ang-1、Ang-2和Tie-2表达的意义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二、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Angiopoietin-1&-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动态观察 | 第31-40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31-34页 |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2-34页 |
·结果 | 第34-37页 |
·血清Ang-1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比较 | 第34页 |
·血清Ang-2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比较 | 第34页 |
·血清Tie-2不同时间点表达水平比较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三、颅内动脉瘤壁结构变化的观察和Angiopoietin-1&-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临床意义 | 第40-56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40-44页 |
·研究对象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3-44页 |
·结果 | 第44-53页 |
·光镜下观察动脉瘤壁结构 | 第44页 |
·α-SMA表达在ICA瘤壁的表达 | 第44页 |
·Ang-1、Ang-2和Tie-2表达 | 第44-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颅内动脉瘤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血管生成素在颅内动脉瘤异常表达的意义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综述 血管生成素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 | 第70-7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