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前言 | 第1-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黄芩的研究概况 | 第11-19页 |
·黄芩的本草考证 | 第11-12页 |
·黄芩的植物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黄芩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黄芩的化学成分概述 | 第14-16页 |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 第16-19页 |
·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中药质量控制沿革及其局限性 | 第19-20页 |
·色谱指纹图谱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页 |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国内外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黄芩的质量评价及其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中药规范化种植是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 | 第26-27页 |
·黄芩药材质量评价现状 | 第27-28页 |
·黄芩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黄芩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9-3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0-36页 |
·材料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6页 |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黄芩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 第31-32页 |
·黄芩产地初加工方法的研究 | 第32-33页 |
·黄芩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33-34页 |
·黄芩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 第34-35页 |
·黄芩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分析 | 第35-36页 |
·黄芩种子中脂溶性成分的分析 | 第36页 |
3 结果 | 第36-56页 |
·黄芩中黄酮化合物HPLC法含量测定结果 | 第36-4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37-39页 |
·样品制备及测定 | 第39-40页 |
·黄芩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 第40-42页 |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黄芩含量测定 | 第40页 |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黄芩产量测定 | 第40页 |
·二年生栽培黄芩不同采收期含量测定 | 第40页 |
·二年生栽培黄芩不同采收期产量测定 | 第40-42页 |
·黄芩产地初加工方法的确立 | 第42-44页 |
·外观性状检测 | 第43页 |
·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确定 | 第44-48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4页 |
·样品测定 | 第44-46页 |
·指纹图谱建立与分析 | 第46-48页 |
·黄芩药材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结果 | 第48-51页 |
·黄芩药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 | 第48-51页 |
·黄芩药材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结果 | 第51-54页 |
·黄芩药材脂溶性成分的组成 | 第51-54页 |
·黄芩种子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黄芩种子脂溶性成分的组成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62页 |
·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56-57页 |
·黄芩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 第57-58页 |
·黄芩产地初加工方法的确定 | 第58-59页 |
·黄芩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59-61页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59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59页 |
·检测波长及柱温的选择 | 第59-60页 |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 第60-61页 |
·黄芩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 第61页 |
·黄芩药材和种子脂溶性成分的分析 | 第61-62页 |
总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