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的养分库动态及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20页
第一章 前言第20-35页
 1.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2.研究历史概述第22-29页
 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页
 4.研究地概况与退化植被类型确定第29-30页
 5.研究路线第30页
 6.样地描述第30-34页
 7.实验方法第34-35页
第二章 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特征第35-47页
 1.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1.1 样地选择和资料来源第35页
  1.2 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第35-36页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36页
 2.结果第36-42页
  2.1 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类型的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第36-37页
  2.2 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响应率第37-38页
  2.3 不同类型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第38-41页
  2.4 砍伐干扰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第41-42页
 3.讨论第42-47页
  3.1 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的养分库和碳库特征第42-45页
  3.2 影响退化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特征的主要因素第45-47页
第三章 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素的矿化特征第47-69页
 1.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1.1 实验设计第48页
  1.2 野外培养第48-49页
  1.3 无机氮提取和化学分析第49页
  1.4 数据处理第49-50页
 2.结果第50-59页
  2.1 土壤无机氮库的季节动态第50-53页
  2.2 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氮素的矿化/硝化速率及季节动态第53-55页
  2.3 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类型土壤氮素的矿化/硝化速率第55-57页
  2.4 人工林和次生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速率的比较第57-58页
  2.5 砍伐干扰对土壤氮素矿化/硝化速率的影响第58-59页
 3.讨论第59-69页
  3.1 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可利用性氮素的影响第59-61页
  3.2 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氮素矿化/硝化特征的影响第61-65页
  3.3 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氮素矿化/硝化机制的影响第65-69页
第四章 凋落物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的关系第69-94页
 1.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1.1 凋落物收集和处理第70页
  1.2 凋落物层采集和处理第70-71页
  1.3 养分成分分析第71页
  1.4 数据处理第71页
 2.结果第71-88页
  2.1 凋落物凋落特征第71-76页
  2.2 地表凋落物层特征第76-78页
  2.3 凋落物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的关系第78-88页
 3.讨论第88-94页
  3.1 常绿阔叶林不同退化类型的凋落物特征第88-90页
  3.2 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凋落物养分归还的影响第90-91页
  3.3 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凋落物层特征的影响第91-94页
第五章 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养分限制特征的诊断第94-112页
 1.材料与方法第95-97页
  1.1 植物群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第95-96页
  1.2 植物群落的养分利用效率和资源响应效率第96-97页
  1.3 统计分析第97页
 2.结果第97-103页
  2.1 植物群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第97-100页
  2.2 植物群落的养分利用效率和资源响应效率第100-103页
 3.讨论第103-112页
  3.1 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养分限制特征第103-108页
  3.2 常绿阔叶林退化对群落养分利用效率和资源响应效率的影响第108-112页
第六章 常绿阔叶林及退化群落主要优势种的养分利用策略第112-125页
 1.材料与方法第113-115页
  1.1 实验设计第113-114页
  1.2 样品分析第114页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114-11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5-119页
  2.1 种群水平叶片的养分特征第115-116页
  2.2 不同退化阶段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重吸收的变化特征第116-119页
  2.3 根茎比特征第119页
 3.讨论第119-125页
  3.1 优势种的养分利用策略第119-123页
  3.2 各养分利用策略间的协调机制第123-125页
第七章 结论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0页
附录1:本论文涉及的植物名录第140-143页
附录2 论文成果和参加的科研课题第143-145页
后记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异性置换肽对银屑病动物模型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一个新的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