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 第15页 |
·研究问题的方法 | 第15-17页 |
·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分析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 第18页 |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非中性理论 | 第18-19页 |
·货币学派的货币长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理论 | 第19-20页 |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主要理论 | 第20-22页 |
·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周期中充当次要作用的观点 | 第20页 |
·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周期中充当主要作用的观点 | 第20-22页 |
第3章 1996-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分析 | 第22-43页 |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 第22-24页 |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态势及其原因分析 | 第24-31页 |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态势 | 第25-30页 |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态势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性增长态势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性的增长态势 | 第32-37页 |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性增长态势的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 第38-42页 |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第4章 1996-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周期指标选取和基础数据 | 第43-44页 |
·货币供应量 | 第43页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第43-44页 |
·消费物价指数CPI | 第44页 |
·计量方法与模型的介绍 | 第44-46页 |
·ADF单位根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Unit Root Test) | 第44页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44-45页 |
·VAR模型 | 第45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5-46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以及模型分析 | 第46-49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46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6页 |
·VAR模型 | 第46-48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中国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程度 | 第49页 |
·中国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时滞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1996-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分析结论的政策建议 | 第50-60页 |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分析结论 | 第50-53页 |
·中国货币政策的顺周期特征 | 第50-51页 |
·中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时间点滞后 | 第51-52页 |
·中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力度不合理 | 第52-53页 |
·增强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作用的政策建议 | 第53-60页 |
·提高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 | 第53-55页 |
·明确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时间点 | 第55-57页 |
·重点由控制总量转向优化结构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