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 ·论文的研究大背景 | 第9-1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论文的组织安排与笔者的贡献 | 第10-12页 |
| 第2章 SUPANET与EPFTS | 第12-19页 |
| ·SUPANET体系结构 | 第12-14页 |
| ·面向以太网的物理帧时槽交换(EPFTS)技术 | 第14-16页 |
| ·SUPANET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 第16-17页 |
| ·节点内部访问接口和用户平台管理信息库(U-MIB) | 第17-19页 |
| 第3章 现有网络的典型入网控制技术 | 第19-28页 |
| ·入网控制概念的探讨 | 第19页 |
| ·呼叫准入控制(CAC)技术 | 第19-22页 |
| ·帧中继网络 | 第20页 |
| ·B-ISDN网络 | 第20-22页 |
| ·Internet的资源预留协议 | 第22页 |
| ·用户数据入网控制(UAC) | 第22-26页 |
| ·主动队列管理与随机早期检测算法 | 第23-24页 |
| ·帧中继网络 | 第24-26页 |
| ·INTERNET的集成服务与区分服务中的UAC | 第26-28页 |
| 第4章 SUPANET的入网控制策略研究 | 第28-44页 |
| ·SUPANET入网控制概述 | 第28-29页 |
| ·多输入单输出复用直传结构 | 第29-31页 |
| ·信控平台的呼叫准入控制 | 第31-35页 |
| ·SUPANET用户数据入网控制策略 | 第35-42页 |
| ·基本的UAC策略(BA-UAC) | 第35-36页 |
| ·Save and Borrow UAC(SB—UAC)算法 | 第36-42页 |
| ·UAC控制的一般流程 | 第42-44页 |
| 第5章 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44-50页 |
| ·仿真模型设计 | 第44-4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 ·输入等待队列长度 | 第46-47页 |
| ·传输与交换时延比较 | 第47-48页 |
| ·丢弃率 | 第48-5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