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31页 |
·抗肿瘤和抗癌药物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肿瘤及抗肿瘤药物 | 第9-11页 |
·我国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 第11页 |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 第11-14页 |
·抗艾滋药物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艾滋病及艾滋病的流行 | 第14页 |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 第14-18页 |
·抗HIV药物进展 | 第18-21页 |
·病毒吸附及膜融合抑制剂 | 第18-19页 |
·抗HIV-1的药物 | 第19-20页 |
·HIV-1整合酶抑制剂 | 第19页 |
·抗HIV-1病毒类药物 | 第19-20页 |
·抗AIDS天然药物 | 第20-21页 |
·其他几类抗HIV新药 | 第21页 |
·天然药咖啡酸酯衍生及其生物活性 | 第21-26页 |
·咖啡酸酯衍生物 | 第21-22页 |
·咖啡酸苯乙醇酯及其药理作用 | 第22-26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醛的制备 | 第31-38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仪器 | 第31页 |
·5-氯香兰素的制备 | 第31-32页 |
·试剂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2页 |
·5-溴香兰素的制备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2页 |
·5-硝基香兰素制备及5-硝基-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 第32-33页 |
·试剂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3页 |
·2-硝基香兰素及2-硝基-3,4-二羟基苯甲醛的制备 | 第33-35页 |
·试剂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咖啡酸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第38-57页 |
·丙二酸单酯的制备 | 第38-40页 |
·前言 | 第38页 |
·实验 | 第38-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页 |
·咖啡酸酯衍生物的制备 | 第40-53页 |
·选择一锅法制备咖啡酸酯衍生物 | 第40-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9页 |
·咖啡酸酯衍生物制备 | 第42-47页 |
·实验原理 | 第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咖啡酸的制备 | 第47-49页 |
·实验原理 | 第4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第四章 抗肿瘤及抗HIV-1生物活性体外测试 | 第57-65页 |
·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测试 | 第57-62页 |
·抗肿瘤药物筛选状况 | 第57-58页 |
·抗肿瘤活体外筛选方法 | 第58-61页 |
·咖啡酸酯衍生物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 | 第61-62页 |
·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测试 | 第62-64页 |
·体外抗HIV-1整合酶活性的测定 | 第62-63页 |
·咖啡酸酯衍生物抗HIV-1活性测试结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5-66页 |
附录一红外光谱 | 第66-85页 |
附录二质谱 | 第85-102页 |
附录三核磁共振氢谱 | 第102-13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