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55页 |
·有机物插层阴离子层状化合物(organo-LDHs) | 第16-27页 |
·organo-LDHs的超分子结构及组成 | 第16-17页 |
·超分子结构organo-LDHs的主要性质 | 第17-18页 |
·主体层板化学组成的可调变性 | 第17页 |
·层间客体阴离子的种类、数量及定位排列的可调控性 | 第17页 |
·酸碱双功能性 | 第17-18页 |
·热稳定性 | 第18页 |
·记忆效应 | 第18页 |
·超分子结构organo-LDHs的组装方法 | 第18-21页 |
·共沉淀法 | 第18-19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9页 |
·焙烧复原法 | 第19-20页 |
·返混沉淀法 | 第20页 |
·二次组装法 | 第20页 |
·热反应法 | 第20页 |
·其他 | 第20-21页 |
·组装超分子结构organo-LDHs的影响因素 | 第21页 |
·organo-LDHs超分子结构表征方法 | 第21-25页 |
·XRD | 第21-22页 |
·FT-IR | 第22-23页 |
·TG/DTA | 第23页 |
·MAS NMR | 第23-25页 |
·SEM和TEM | 第25页 |
·低温N_2吸-脱附 | 第25页 |
·organo-LDHs的应用 | 第25-27页 |
·催化 | 第25页 |
·吸附 | 第25页 |
·光化学 | 第25页 |
·电化学 | 第25页 |
·分子容器及分子反应器 | 第25-26页 |
·医药 | 第26页 |
·农药 | 第26-27页 |
·其它 | 第27页 |
·控制释放技术及其应用 | 第27-36页 |
·控制释放技术简介 | 第27-28页 |
·控制释放系统中活性组分释放机理概述 | 第28-29页 |
·常见的控制释放体系 | 第29-30页 |
·微胶囊 | 第29页 |
·脂质体 | 第29页 |
·多孔聚合物 | 第29-30页 |
·无机层状化合物 | 第30页 |
·农药缓/控释剂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以有机物为基体的农药缓/控释剂研究现状 | 第31页 |
·以无机物或无机-有机复合物为基体的农药缓/控释剂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食品添加剂缓/控释剂研究现状 | 第32-36页 |
·传统食品添加剂概述 | 第32-33页 |
·食品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 第33-34页 |
·缓/控释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论文构想及可行性分析 | 第36-37页 |
·论文的意义 | 第37-38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8-42页 |
·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的组装 | 第38-40页 |
·插层客体的选择 | 第38-40页 |
·插层主体的选择 | 第40页 |
·插层方法的选择 | 第40页 |
·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的结构确认 | 第40页 |
·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的释放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的结构与缓释性能的内在关系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5页 |
第二章 山梨酸插层LDHs的组装、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55-7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实验原料 | 第55页 |
·合成实验 | 第55-56页 |
·共沉淀法合成SA插层ZnAl-LDHs | 第55页 |
·共沉淀法合成NO_3~-型ZnAl-LDHs | 第55-56页 |
·缓释实验 | 第56页 |
·SA标准曲线 | 第56页 |
·SA插层ZnAl-LDHs缓释实验 | 第56页 |
·物理混合物参比实验 | 第56页 |
·样品表征 | 第56-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71页 |
·结构及组成 | 第58-60页 |
·层间客体的定位排列 | 第60-61页 |
·粒子形貌及表面性质 | 第61-63页 |
·热分解行为 | 第63-67页 |
·TG/DTA/MS | 第63-65页 |
·In situ HT-XRD | 第65-67页 |
·缓释性能 | 第67-68页 |
·缓释机理 | 第68-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三章 乳酸插层LDHs的组装、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75-93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实验原料 | 第75页 |
·共沉淀法合成LA插层ZnAl-LDHs | 第75页 |
·缓释实验 | 第75-76页 |
·LA标准曲线 | 第75-76页 |
·LA插层ZnAl-LDHs缓释实验 | 第76页 |
·样品表征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9页 |
·结构及组成 | 第77-78页 |
·~(13)C CP/MAS NMR分析 | 第78-79页 |
·FT-IR分析 | 第79-81页 |
·层间客体定位排列 | 第81-83页 |
·粒子形貌及表面性质 | 第83页 |
·热分解行为 | 第83-87页 |
·TG/DTA/MS | 第83-85页 |
·In situ HT-XRD | 第85-87页 |
·缓释性能 | 第87页 |
·缓释机理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第四章 草甘膦插层LDHs的组装、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93-112页 |
·实验部分 | 第93-95页 |
·实验原料 | 第93页 |
·共沉淀法合成GLY插层ZnAl-LDHs | 第93页 |
·缓释实验 | 第93-94页 |
·GLY标准曲线 | 第93-94页 |
·GLY插层ZnAl-LDHs缓释实验 | 第94页 |
·物理混合物参比实验 | 第94页 |
·样品表征 | 第94-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8页 |
·结构及组成 | 第95-98页 |
·层间客体的定位排列 | 第98-100页 |
·粒子形貌及表面性质 | 第100-101页 |
·热分解行为 | 第101-105页 |
·TG/DTA/MS | 第101-103页 |
·In situ HT-XRD | 第103-105页 |
·缓释性能 | 第105页 |
·缓释机理 | 第105-108页 |
·小结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的超分子结构调变与可控释放 | 第112-149页 |
·实验部分 | 第112-116页 |
·实验原料 | 第112页 |
·合成实验 | 第112-114页 |
·共沉淀法合成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 | 第112-113页 |
·NO_3~-型LDHs的制备 | 第113-114页 |
·离子交换法合成GLY插层LDHs | 第114页 |
·缓释实验 | 第114页 |
·GLY插层LDHs缓释实验 | 第114页 |
·SA插层LDHs缓释实验 | 第114页 |
·LA插层LDHs缓释实验 | 第114页 |
·样品表征 | 第114-1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44页 |
·主体性质对主-客体及客-客体相互作用的调控及对缓释性能的影响 | 第116-128页 |
·主体层板电荷密度对主-客体及客-客体相互作用及缓释性能的影响 | 第116-120页 |
·主体层板组成类型对主-客体相互作用及缓释性能的调控 | 第120-128页 |
·主体及客体性质对缓释性能的协同影响 | 第128-144页 |
·客体荷电量及主体层板组成类型对缓释性能的协同影响 | 第128-138页 |
·客体荷电量及主体层板电荷密度对缓释性能的协同影响 | 第138-144页 |
·小结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9页 |
第六章 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在模拟环境介质中的释放性能 | 第149-163页 |
·实验部分 | 第149-151页 |
·实验原料 | 第149页 |
·缓释实验 | 第149-150页 |
·SA插层LDHs缓释实验 | 第149页 |
·GLY插层LDHs缓释实验 | 第149-150页 |
·样品表征 | 第150-1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1-159页 |
·介质pH值与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的缓释性能 | 第151-155页 |
·介质pH值对SA插层LDHs缓释性能的影响 | 第151页 |
·介质pH值对GLY插层LDHs缓释性能的影响 | 第151-155页 |
·介质中无机阴离子性质与有机活性物质插层LDHs的缓释性能 | 第155-159页 |
·离子种类对GLY插层LDHs缓释性能的影响 | 第155-158页 |
·离子浓度对GLY插层LDHs缓释性能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小结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63-16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6-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作者简历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