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引言 | 第12-37页 |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 第12-14页 |
·植被恢复与土壤碳吸存 | 第14-16页 |
·土壤易变有机碳研究进展 | 第16-37页 |
·土壤轻组有机碳 | 第17-22页 |
·轻组的概念 | 第17页 |
·轻组的分离方法 | 第17-18页 |
·轻组的来源和组成 | 第18-19页 |
·轻组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措施对轻组的影响 | 第20-21页 |
·存在问题 | 第21-22页 |
·可溶性有机碳 | 第22-26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来源及性质 | 第22-23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 第23页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释放与吸附 | 第23-25页 |
·植被破坏和恢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25-26页 |
·存在问题 | 第26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 第26-31页 |
·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 第27-28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周转与流通 | 第28-29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存在问题 | 第31页 |
·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 | 第31-34页 |
·植被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概况 | 第34-37页 |
·植被变化与土壤呼吸 | 第34-35页 |
·植被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 | 第35-37页 |
2 研究区和试验地概况 | 第37-42页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37-39页 |
·地理位置 | 第37页 |
·气候 | 第37页 |
·地形地貌 | 第37-38页 |
·土壤及其母质 | 第38页 |
·植被 | 第38-39页 |
·水土流失概况 | 第3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9-42页 |
·马尾松林 | 第39-40页 |
·板栗园 | 第40页 |
·百喜草地 | 第40页 |
·裸地 | 第40页 |
·次生林 | 第40-42页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42-48页 |
·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研究方法 | 第43-48页 |
·生物量调查及植株样品的采集 | 第43页 |
·土壤取样及处理 | 第43-44页 |
·轻组的分离及碳、氮含量测定 | 第44-45页 |
·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 第45-46页 |
·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 第46页 |
·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土壤呼吸测定与计算 | 第46-47页 |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 第47页 |
·土壤碳库储量计算 | 第47-48页 |
4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 第48-56页 |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48-50页 |
·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50-52页 |
·土壤碳吸存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 第56-67页 |
·对轻组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56-59页 |
·对轻组有机碳季节动态的影响 | 第59-64页 |
·对轻组含量季节动态的影响 | 第59-61页 |
·对土壤轻组的碳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61-63页 |
·对轻组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63-64页 |
·对轻组碳氮比的影响 | 第64-65页 |
·土壤轻组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6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 第67-78页 |
·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垂直变化的影响 | 第67-69页 |
·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69-75页 |
·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周转速率和流通量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7 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78-86页 |
·对可溶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78-80页 |
·对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80-84页 |
·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关系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8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 第86-94页 |
·植被恢复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86-87页 |
·对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碳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 | 第87-89页 |
·对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分配比例的影响 | 第89-90页 |
·土壤有机碳恢复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90-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9 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94-112页 |
·动态密闭气室法和碱吸收法测定土壤呼吸的比较 | 第94-98页 |
·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日变化的影响 | 第98-103页 |
·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影响 | 第103-108页 |
·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年通量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10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112-116页 |
·研究结论 | 第112-114页 |
·研究特色 | 第114页 |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114-116页 |
·存在问题 | 第114页 |
·研究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5页 |
个人简介 | 第135-136页 |
导师简介 | 第136-138页 |
发表论文清单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