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11页 |
一、前言 | 第11-24页 |
·毛细管电色谱 | 第11-13页 |
·毛细管电色谱的特点 | 第12页 |
·亲和毛细管电色谱 | 第12-13页 |
·毛细管电色谱柱 | 第13-17页 |
·填充毛细管柱 | 第13-14页 |
·开管毛细管柱 | 第14-16页 |
·涂渍聚合物固定相 | 第14-15页 |
·表面粗糙化键合固定相 | 第15页 |
·溶胶-凝胶(Sol-gel)技术 | 第15-16页 |
·其它键合固定相 | 第16页 |
·整体电色谱柱 | 第16-17页 |
·树枝状大分子 | 第17-22页 |
·树枝状分子的历史 | 第17-18页 |
·树枝状分子的合成 | 第18-20页 |
·树枝状分子的特点 | 第20-21页 |
·树枝状分子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二、PAMAM修饰柱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仪器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合成路线 | 第25-26页 |
·合成方法 | 第26-29页 |
·毛细管内的合成 | 第26-27页 |
·石英硅片上的合成 | 第27-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合成条件的影响 | 第29-33页 |
·反应介质的选择 | 第29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端官能团水解 | 第30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0页 |
·试剂的用量 | 第30-32页 |
·过量试剂的去除 | 第32-33页 |
·PAMAM修饰柱的表征 | 第33-36页 |
·扫描电镜表征 | 第33-34页 |
·电子能谱表征 | 第34-35页 |
·不同修饰柱的电渗流比较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三、PAMAM柱分离氨基酸 | 第37-47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3G PAMAM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对丙氨酸和脯氨酸的分离 | 第38-39页 |
·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38-39页 |
·缓冲溶液的浓度选择 | 第39页 |
·缓冲体系pH值的选择 | 第39页 |
·电压的选择 | 第39页 |
·温度的选择 | 第39页 |
·空毛细管、键合KH550,1G,2G,3G PAMAM管分离丙、脯氨酸效果比较 | 第39-41页 |
·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评价 | 第41-45页 |
·不同修饰柱的电渗流随缓冲溶液pH值的变化 | 第41-42页 |
·合成毛细管柱的重现性和柱效的评价 | 第42-44页 |
·合成毛细管柱的稳定性和寿命评价 | 第44-45页 |
·利用3G PAMAM修饰柱分离5种氨基酸 | 第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四、键合配体的PAMAM柱制备与应用 | 第47-55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反应路线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合成方法 | 第49-50页 |
·亲和色谱分析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键合结果表征 | 第50-52页 |
·紫外光谱法表征 | 第50-52页 |
·电子能谱表征 | 第52页 |
·分析溶菌酶与核糖核酸酶A | 第52-53页 |
·电泳分析条件 | 第52-53页 |
·溶菌酶和核糖核酸酶A的分析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