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页 |
1.1 砷具有广泛的生物毒性 | 第7页 |
1.2 砷污染与植物修复 | 第7-8页 |
1.3 土壤中砷的形态与性质 | 第8页 |
1.4 AM共生体——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8-9页 |
1.5 生物的抗砷机制 | 第9页 |
1.6 AM共生体的抗砷潜力 | 第9-11页 |
1.7 AMF能缓解宿主植物改善磷营养与抵抗砷毒性的矛盾 | 第11页 |
1.8 AMF在植物修复的作用和地位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3页 |
3.1 宿主植物 | 第14页 |
3.2 AM菌种 | 第14页 |
3.3 供试土壤 | 第14页 |
3.4 基质的制备 | 第14页 |
3.5 菌种滤液的制备 | 第14-15页 |
3.6 催芽 | 第15页 |
3.7 试验实施 | 第15-16页 |
3.8 根长 | 第16-17页 |
3.9 侵染率 | 第17页 |
3.10 菌丝密度 | 第17-18页 |
3.11 植物样的消煮 | 第18页 |
3.12 磷的测定 | 第18-19页 |
3.13 砷的测定 | 第19-22页 |
3.14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39页 |
4.1 盆栽试验 | 第23-31页 |
4.2 根箱试验 | 第31-39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9-44页 |
5.1 接种G.mosseae对宿主M.truncatula抗砷酸能力及其磷、砷水平的影响 | 第39页 |
5.2 有关G.mosseae提高宿主M.truncatula抗砷酸能力机制的假设及证据 | 第39-42页 |
5.3 接种G.mosseae对宿主M.truncatula生长形态的影响 | 第42页 |
5.4 G.mosseae和G.intraradices两菌种间差异 | 第42-43页 |
5.5 AM共生体在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可能的应用前景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