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3页 |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 第3-4页 |
内 容 提 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言 | 第12-15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页 |
三、文章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四、文章的主要特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我国股票增发市场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 第15-27页 |
第一节 增发新股的优点 | 第15-17页 |
一、承销商公证理论 | 第16页 |
二、监管理论 | 第16-17页 |
三、流通成本理论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目前增发市场的困境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成因分析 | 第19-27页 |
一、信息不对称 | 第20页 |
二、增发中的利益转移问题 | 第20-23页 |
三、上市公司利用增发“圈钱”,重融资,轻利用 | 第23-24页 |
四、券商在增发中面临较大的包销风险和“尽职调查”责任 | 第24-25页 |
五、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的增发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认售权证在股票增发中的应用 | 第27-43页 |
第一节 认售权证及其实践 | 第27-31页 |
一、权证的涵义及特点 | 第27-28页 |
二、权证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 | 第28-29页 |
三、权证在我国的实践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我国股票增发市场引入认售权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2页 |
一、引入认售权证的必要性 | 第31页 |
二、引入认售权证的可行性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认售权证在增发中的功能 | 第32-40页 |
一、认售权证在增发中的事前甄别效应 | 第32-36页 |
二、对原有股东的补偿功能 | 第36-38页 |
三、事后约束和激励机制 | 第38-39页 |
四、降低融资成本功能 | 第39页 |
五、风险管理功能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应用认售权证的案例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影响认售权证价值的因素及其定价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影响权证价值的因素 | 第43-45页 |
一、股价 | 第44页 |
二、利率 | 第44页 |
三、股息 | 第44页 |
四、距离到期的时间 | 第44-45页 |
五、执行价格 | 第45页 |
六、波动率 | 第45页 |
第二节 认售权证的定价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在增发中应用认售权证的风险及防范 | 第48-55页 |
第一节 认售权证作为衍生证券的风险及防范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实施认售权证方案的风险及防范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承销商在认售权证方案中的风险及防范 | 第50-51页 |
第四节 投资者的风险及防范 | 第51-53页 |
第五节 监管者的风险及防范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