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寓真轩诗钞》校注

前言第1-65页
 一、蔡希邠的生平简介第26-28页
 二、蔡希邠与广西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第28-36页
  1、蔡希邠与中法战争第28-31页
  2、蔡希邠与中越边界会勘第31-34页
  3、蔡希邠与桂林维新变法活动第34-36页
 三、蔡希邠的著述及其版本情况第36-37页
 四、《寓真轩诗钞》的创作背景第37-39页
 五、《寓真轩诗钞》的思想内容第39-50页
  1、民生疾苦 时政感慨第39-42页
  2、寄情山水 登临怀古第42-44页
  3、怀念亲友 感叹身世第44-48页
  4、日常风物 个人情怀第48-50页
 六、《寓真轩诗钞》的艺术特色第50-62页
  1、求真第51-53页
  2、出新、出奇第53-56页
  3、以俗为雅第56-58页
  4、用典广博多样第58-61页
  5、众体皆备 组诗特多第61-62页
 七、《寓真轩诗钞》的不足第62-65页
  1、思想内容上的局限第62-63页
  2、艺术手法上的不足第63-65页
《寓真轩诗钞》校注第65-287页
 凡例第66-67页
 卷一第67-89页
  壬寅正月侍家大人之省读书,叩辞重闱,诗以志别第67页
  新竹第67页
  癸卯秋日百花洲怀古第67页
  江上夜宿见渔灯第67-68页
  甲辰二月奉家大人书,于客腊北上,舟次汉阳,寄诗命和第68页
  乙巳会试家大人仍荐不遇,恭上五律二首第68页
  丙午春仲侍家大人将之永新,舟过峡江遇雨第68-69页
  永新署中清明侍饮第69页
  春草第69页
  赠郑德斋第69页
  侍家大人归前一日作第69-70页
  留别德斋并其兄佩绅第70页
  晚泊第70页
  夜过樟树镇第70-71页
  次日抵省,计自吉安府城解缆,凡一昼夜、行五百余里矣第71页
  五月侍家大人之德兴广文任,自乐平上皆滩第71页
  德兴第71页
  读胡和轩部郎《麦浪园乐志山房》诗集,即以寄题第71-72页
  已酉从家朴轩师于极乐寺与同学诸子晚眺第72页
  夜卧书斋梦先大人,觉而不寐第72页
  大水继作第72-73页
  九日为友人约于牛首山上天岭,登高不果,独酌成醉第73页
  庚戌三月江城苦雨第73页
  出郭喜晴第73-74页
  送朱小峰江南归娶第74页
  辛亥春日漫兴第74页
  滕王阁九日登高第74页
  湖上散步至百花洲,遂访苏圃并怀苏公云卿第74-75页
  壬子春先肄业云盖寺,徙徐氏之绿芸书馆留题第75页
  绿芸书馆杂咏第75页
  新晴第75-76页
  早起第76页
  中秋号舍题壁第76页
  九日与从学诸子登绿芸书馆后诸峰绝顶,下至云盖寺小憩而还第76-77页
  览镜第77页
  大风第77页
  长夜苦寒不寐,对灯怆然有怀第77-78页
  征夫行第78页
  雪诗四章第78-79页
  癸丑春日有怀家少轩茂才即寄第79页
  卧闻风雨枕上口号第79-80页
  清明漫咏第80页
  海棠第80页
  过云盖寺挽万子甄茂才第80页
  题画第80-81页
  馆中病归至金塘桥为水所阻,舟夜抵家第81页
  病起戏成第81页
  三弟以妇病寄居昌邑陶宅,作此慰之第81页
  家藏先大人制艺一帙,皆昔年肄业书院为当代宗工所赏者,偶携至省,失于梅轩别墅三年矣,今夏馆人忽从楼角埽出送还,此中真有不可解者,喜成两诗第81-82页
  次韵同徐小田大令话梅轩别墅夜雨遣怀第82页
  哀鸿鸣第82-83页
  江干早行第83页
  除夕感赋第83-84页
  甲寅元旦第84页
  人日立春雨霰第84页
  苦寒病泄第84-85页
  久雨遣兴第85页
  二月十三夜大雨雹第85页
  积阴喜晴第85页
  十九夜对月第85-86页
  二十三日喜三弟稷堂归作第86页
  寒食日省先大人墓第86页
  猛虎篇第86-87页
  醉歌行第87页
  家居即事第87-88页
  极乐寺和陶云生表叔及方望庭先生并次其韵第88页
  夜宿冷溪渡晤叶兰舟茂才济川,询吴城被兵事,因悉其弟于秋七月被掳,家资劫尽,尚其余憾。兰舟少余一岁,工吟诗,每谈及弟,辄低徊欲泣。诗人多情,兰舟殆其人也,用作五古一首赠焉第88页
  腊月二十六日酒后歌示稷堂第88-89页
 卷二第89-108页
  乙卯元旦恭和家朴轩师第89页
  悼亡二十八首并序第89-91页
  田间雨后散步第91页
  纪儿初授句读,赠西席胡松云第91页
  初夏从馆归与松云饮,是年馆于吾里之荫树山房第91-92页
  江村夏咏第92页
  久雨第92页
  为程豫清部郎悼亡兼以自感第92页
  暴雨第92-93页
  冷溪书屋题赠家卜鸥上舍,并示兰舟第93页
  兰舟六月病疟讯之第93-94页
  河上行第94页
  七夕第94页
  立秋后三日风雨第94-95页
  两儿第95页
  九月与程述周、舒季方诵浣斋咏菊,戏以柴米油盐茶酒酱醋限韵第95页
  风雨夜坐感怀第95-96页
  题画第96页
  官兵叹第96页
  醉后偶成第96-97页
  十月之省闻警夜旋,舟中即事第97页
  次韵留别即送兰舟第97页
  别后有怀兰舟并寄第97-98页
  象湖舟夜望月第98页
  螺墩重访清华寺,追感旧游第98页
  徐孺子墓第98-99页
  岁暮索逋甚逼,戏咏第99页
  雪中早行第99页
  除夕第99页
  丙辰正月入春复雪,感时纪事第99-100页
  雪后度荷叶岭第100页
  踏冰行第100页
  途中见新柳第100-101页
  家塾肄业勉稷堂并从学诸弟第101页
  哭纯几八首第101-102页
  清明微雨,独酌凄然第102页
  警偕稷堂携纪儿由上陇村避于新泽龙华庵第102页
  空相院索笋,还示同行诸子第102-103页
  早卧雷雨大作第103页
  龙华庵与家竹笙从叔望月并偕稷堂第103页
  蟠龙冈风雨亭小憩第103页
  喜归第103-104页
  老鹳嘴与友人同饮酒家第104页
  端午第104页
  为医士题《入山采药图》第104-105页
  庭前栀子盛开有感第105页
  重过永福庵第105页
  示稷堂第105页
  水车谣第105-106页
  六月初九夜雨喜成第106页
  晚眺第106页
  午睡第106页
  建昌述乱吟第106-107页
  夏日叹第107页
  夏夜叹第107-108页
 卷三第108-126页
  七月七日立秋第108页
  七夕望牵牛织女歌第108页
  玉簪花第108-109页
  十一日早闻快雨第109页
  吴钩行第109页
  十三日午警冒暑步往上池湖雪舫僦宅,薄暮返家第109页
  中元节饮家憩亭茂才处第109-110页
  鹳嘴三首第110页
  十八日警送稷堂奉家大母避于昌邑陶宅,出鹳嘴街第110-111页
  家中独卧,望月咏怀第111页
  次韵奉和大舅陶浔圃先生,其时侍于省城第111-112页
  中秋夜色第112页
  十六日将赴赴吴城,舟次里河夜宿第112页
  吴城漫兴第112-113页
  兰舟邀饮斋中,与其从兄西涯止宿为款洽者累日,爰咏志感,并呈照斋老丈第113-114页
  望湖亭题壁第114页
  自吴城归,喜重慈以次还舍第114页
  夜起第114页
  生朝书感第114-115页
  重九前一日招饮兰舟,有诗索和,次韵答之第115页
  九日喜从弟修吉过谈第115页
  雨夕病不能寐,感而有作第115-116页
  春初种菊阶下,培植经岁而一秋无花,至十月中花始放,戏用问答为诗第116页
  寒夜原上独行第116页
  月下与胡松云赏白菊第116页
  腊八日送松云第116-117页
  丁巳二月雨后散步见桃花第117页
  春日东湖漫感第117页
  家芥舟太守锦青延办山下渡榷务,舟中纪怀第117页
  送春第117-118页
  初夏归阅稷堂课纪儿读第118页
  闰端午日偕邓蔚生、叶西涯夜饮第118页
  病耳第118页
  山下渡廨屋落成,迁居即事第118-119页
  调邓蔚生第119页
  七月归见大水晚稻为之绝粒,赋写我忧第119页
  醉成第119页
  蝗虫纪灾篇第119-120页
  中秋雨不得归,初更后月出而风云复作,遂独玩至三更第120页
  晚眺山下渡口第120页
  岁暮归家苦雨第120页
  送岁第120-121页
  戊午元旦第121页
  涂埠元夕观灯第121页
  送丁润之参军第121页
  疮生第121-122页
  雨中清明为诸父老邀饮家塾,醉后得诗三首第122页
  四月初十日喜闻克复九江第122页
  一夜一河水第122-123页
  五月又涨水夜入室,危坐待旦第123页
  舟中杂咏第123页
  乘夜熟绸缪门外扁舟舣第123-124页
  雨止,归视而水犹在门外,为赋志幸第124页
  食新稻鲥鱼第124页
  佳人第124页
  入秋登南岸石山绝顶第124-125页
  山下渡秋夜望月,柬家勉之少尹体干第125页
  秋稼喜成第125页
  腊月二十三日涂埠早发,风雪大作,舟中感咏第125页
  雪夜至家第125页
  坐雪第125-126页
 卷四第126-149页
  己未二月留别极乐寺从学诸子第126页
  江城馆中排闷第126页
  忆家第126-127页
  三月三日清明稷堂有诗,因次其韵第127页
  雨第127页
  立夏餐米糁肉第127页
  病怀第127页
  杂感第127-128页
  夏涨由吴城买舟过涂埠,雨泊湖宿第128页
  五月又承王霞轩太守延课其子,因解前馆第128页
  赠葛升甫丈第128-129页
  景德镇贼退第129页
  吊滕王阁第129-130页
  暮过东湖第130页
  中元漫感第130页
  叹盆兰第130-131页
  十月闱后遣怀,偶成四绝第131页
  夜与稷堂宿城外,是日自南坪荘早行第131页
  喜家少轩荷溪同捷乡闱,即以送之赴都第131-132页
  为雇车遂乘出城第132页
  石头口占显仕墓第132页
  家少轩孝廉行有日矣,复作长句奉赠,用纪生平离合之感云第132-133页
  庚申元旦第133页
  风雨骤寒感与第133页
  二月十九日舟出龙王潭,风暴作危,不得泊乃顺风便至鸡笼山第133-134页
  将之广丰,留别诸父兄弟兼寄稷堂第134页
  江上喜晴第134页
  黄泥坂阻雪闻警第134-135页
  安仁城下清明第135页
  重过鄱阳湖怀古第135页
  警回暂僦东湾宅居,兼为少轩课读两子第135页
  越日归省里,中有传余舟遭风者,今喜无恙言旋第135页
  得家朴轩师书,知贼由城下迳过,并未围城第135-136页
  东湾寓斋看尽遣意第136页
  湖上睛眺第136页
  即事第136页
  蔷薇入夏盛开,时复风日晴美,香艳殊异,爰作长歌宠之第136-137页
  雨夜独酌第137页
  晚立湖上即曰第137页
  斋中花果翳如,为各分咏第137页
  夏日游家塘观稻第137-138页
  九月七日风雨夜,醉成四绝句第138页
  雨伤湖上未淹晚稻妨获第138页
  苦潦第138页
  寒夕不寐第138-139页
  腊月卖田志慨第139页
  饮酒同稷堂作第139页
  辛酉正月三日第139-140页
  拨云院示从学诸子第140页
  春夜雷雨第140页
  郊外晚步第140页
  敬题先大人旧改文稿第140页
  奉怀锺官城丈,时为吴竹庄观察参赞军务,师驻湖口第140-141页
  楚北李端庵延瑞过访拨云院出其诗稿下问,并承投赠长句,为次其韵答之,兼以叙别第141页
  题李母王太孺传后第141页
  勉纪儿第141-142页
  初夏闻警第142页
  灯下独坐怀稷堂第142页
  悼桂第142-143页
  五月二十日喜陈泗津丈见过,款留午饭,时水盛涨,苦无殽馔,适得双凫佐酒,亦一时之韵事也,爰作长句纪之,即呈泗丈第143页
  暑夜微雨第143页
  伏日与纪儿病疟,戏讨以诗代檄第143-144页
  彗第144页
  癸亥三月将赴皖,别家人第144页
  途次见纸鸢第144页
  自吴城放舟驰,泊女儿港宿,明日行至湖心漏发,危甚!幸呼邻船助救得免,作此纪焉第144-145页
  小孤晚泊第145页
  湖口望石钟山第145页
  彭泽第145页
  马当遇风第145-146页
  安庆郊望第146页
  谒余忠宣公墓第146页
  皖中清明寄稷堂第146-147页
  奉彭雪琴少司马檄,随张小山太守筹办饷盐,先抵口岸第147页
  泰州初夏纪行第147页
  得稷堂三月书,感成即寄第147页
  五月舟中苦热第147-148页
  岳忠武鄂王庙第148页
  道傍观馌第148页
  代书寄勉纪儿第148页
  赠真州陈宜颂广文并呈其弟六舟太史第148-149页
  除夕醉歌第149页
 卷五第149-171页
  甲子元旦柬李小峰太守第149-150页
  咏史第150页
  松林庵观古松歌第150页
  卸差第150-151页
  六月初旬将返江右,留别海陵同志诸子第151-152页
  扬州晚泊第152页
  出江遇风喜古第152页
  驻马河守风第152页
  题画第152页
  荻港风义阻不得行,因遍探岩石诸胜第152-153页
  海陵从事年馀,尘俗万状,暇邀二三知己,寻城南空旷处,作避嚣计。若岳阜、胡公书院、尤园、斗姥宫、华佗庙者,辄一至焉,然皆稍憩即返,初未待其兴尽也。盖人中有所扰,虽置身极清净土,而亦难得少佳趣。语云:“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真至言哉第153页
  中元野泊,独夜怆怀第153-154页
  谒湖口石钟山昭忠祠题壁第154页
  八月十三日到家书感第154页
  榜后上蒋朴山年伯,是科乡试亦于十月补行第154-155页
  乙丑初夏与家荷溪从兄重宿龙泉寺第155页
  送家芥舟观察赴云南迤东道任第155-156页
  松云精舍次梅庵和尚韵,即以赠之第156页
  咏桐第156页
  九月重作皖游,舟中杂感第156-157页
  鄱湖夜怀少轩明府,时捷南宫回里,曾遇省门第157页
  望匡庐第157页
  湖口独宿第157-158页
  雾过小孤山第158页
  大风江行第158页
  泊赵家口第158页
  丙寅八月安庆奎星阁落成,以刘璧臣明府韵赋呈吴竹庄方伯第158页
  白皮松第158-159页
  绿萼梅第159页
  山茶第159页
  水仙第159页
  金瓜第159页
  木梨第159页
  红鱼第159-160页
  白燕第160页
  丁卯三月方海云明府以登大观亭诗见示,迭韵和之第160页
  再迭前韵留别海云第160-161页
  中秋号舍醉题第161页
  乡试报罢程少安主政,次韵赋感,仍迭韵柬少安第161页
  戊辰四月奉吴竹庄中丞檄,同钟官城丈之蜀筹饷,感事述怀得诗八首第161-163页
  浔阳甘棠湖烟水亭怀古第163页
  道士洑第163页
  阳逻野泊第163页
  汉口杂咏第163-164页
  武昌访黄鹤楼故址第164页
  谒胡文忠公祠第164页
  汉阳登晴川阁第164-165页
  黄篷山六月阻风,过崇鸣寺纳凉第165页
  初七夜乘月渡湖,迷不得路,次日出口,则南风转为顺风矣第165页
  伏日寄稷堂兼柬黄溥之明府第165页
  早乘小舟过沙市第165-166页
  七月初五日与官城丈同饮午峰观察舟中,即事第166页
  信宿洲上,夜闻风雨不寐第166页
  下溪口第166页
  得家书知纪儿入泮,官城丈以诗赐贺,依韵奉答第166-167页
  东山寺且闲轩怀欧阳公第167页
  次韵官城丈招,与其弟子善利史同访三游洞,即呈第167页
  尔雅台和官城丈第167-168页
  游慈云寺第168页
  发宜昌第168-169页
  暮泊黄牛峡第169页
  神龛子第169页
  虾蟆碚第169页
  腰站河第169页
  牛肝马肺峡第169-170页
  新滩第170页
  兵书宝剑峡第170页
  香溪口第170-171页
 卷六第171-188页
  归州怀古第171页
  泄滩第171页
  上八斗下八斗第171页
  牛口中秋夜月第171-172页
  西瀼第172页
  官渡口第172页
  三宗子第172页
  铁棺峡第172-173页
  香炉滩第173页
  青石洞第173页
  巫山第173页
  进三峡上霸王错、老鼠错等矶,是日断缆者再雨,陷于漩,得五板船飞送缆援出险,事后追忆,有不堪自设想者,作三峡行第173-174页
  黑石峡第174页
  雨泊夔府次官城丈韵第174页
  九日长寿道中登高第174-175页
  梅溪夜宿第175页
  早度铁山第175页
  成都谒武侯祠第175页
  为刘庸夫题《戎马归来细读书》图照第175-176页
  出成都重宿龙泉驿第176页
  自金台铺大雪行,次资州夜宿,柬官城丈第176页
  资州雪后山行即景第176-177页
  除夕招同李金溪明府饮于重庆寓斋,谈至更尽而散,赋此赠之第177页
  己巳元旦与乡人酌旌阳宫第177页
  二月偕蒋介眉广文茂龄过海棠溪,上访老君洞并邀刘炯臣萧月溪饮,归得七古一首,柬介眉第177-178页
  三月重至成都游草堂寺,谒杜文贞公祠第178页
  夔府夜泊闻歌第178-179页
  客归第179页
  庚午春将入都述怀第179页
  道出维扬,曹右之孝廉以诗见赠,次韵答焉第179页
  淮安作家书寄示两儿,并呈郑蓉轩明府第179-180页
  山东观各村堡纪之第180页
  过羊叔子故里并怀诸葛公第180-181页
  车中望泰山第181页
  自沂州府山行,出章夏开山题壁第181页
  燕赵道中即目第181-182页
  抵都第182页
  都中病疽,柬程鄂南水部第182页
  次韵江印泉比部对雪第182页
  接家书喜缁儿病愈第182页
  十月十六日养心殿引见恭纪第182-183页
  燕台行第183-184页
  宿黄村柬鄂南并都门诸子第184页
  鸡鸣时发雄县第184-185页
  德州途遇贺仪仲明府,旋晤喻壁臣明府,遂同行焉。维时天已隆冬,风日和美,而我三人者,野店邮亭,朝餐暮宿,呼茶列坐,把酒酣谈,真行路中未可多得之乐也,并示仪仲壁臣第185页
  泗源沟阻风,与仪仲话别第185页
  十一月十九日到皖,赋呈吴竹庄方伯第185页
  辛未正月为庄子对题《梅花书屋》图照第185-186页
  送春词第186页
  中秋夜不见月,有怀程鄂南水部并寄都门第186页
  四十初度第186-187页
  壬申四月二十日得孙喜赋第187页
  夜雨枯坐,柬胡稚枫太守第187页
  岁除漫感第187-188页
 卷七第188-206页
  癸酉正月宴集连日,赋示同僚第188页
  案头新得盆山第188-189页
  为吴述夫明府题《扁舟泛海》图照第189页
  二十六日恭纪亲政第189-190页
  魏锦堂明府属题《赵雪江苍龙起蛰图》第190页
  四月檄权颖悴,行有日矣,柬同事谳局诸子第190页
  舟中望荆山、涂山各系以诗第190-191页
  六月十三日接篆后连得透雨,赋呈续雪鹤观察第191页
  枯坐排闷第191页
  咏葡萄第191页
  闰六月十八日以雪鹤观察檄兼摄霍邱,感而有作,仍用前韵第191-192页
  出巡西南乡口占第192页
  早发河口第192页
  开顺道中即目第192-193页
  晚投茶炉口第193页
  重修七烈井题石第193页
  八月初十日缁儿侍内子由省挈眷至霍,再用前韵第193页
  中秋望月有感第193-194页
  寿州王虎臣刺史招,与黄彤甫大令小集淮南仙馆赏珍珠泉第194页
  九月初六日去霍,猥蒙士民饯送不绝,诗以志愧,即柬在城诸子第194页
  纪儿乡试落解书勉第194-195页
  十一月初八日重至霍邱,见升贤塔落成,时檄筹试院经费第195页
  喜雪第195页
  风雪夜酌遣怀第195页
  雪后踏冰渡八里河第195页
  早出林树闲见霜花可爱,爰得一绝第195-196页
  自颖上早赴蒙城,途次雪霁放歌第196页
  夜宿桑沟集第196页
  立春日回郡赋呈雪鹤观察第196页
  小除夕日卸权颖倅篆第196-197页
  甲戌元旦第197页
  哭德孙诗第197-198页
  端午漫感第198页
  为雪鹤观察题画山水,将应任畹香都转调赴寿春第198页
  八月二十五日女孙生,时寓寿春之棋盘街第198-199页
  芍陂谒孙叔敖祠第199页
  夏闻台湾之变,霜降后复闻河决,书痛第199页
  癸酉冬卸颖倅篆,郡佰续雪鹤观察委修试院,勉撙经费重葺西湖会老堂诸胜,今夏五月调办淮北防军书记,十月来省,值雪用聚星堂韵赋呈孙琴西方伯第199-200页
  夜坐寒甚,用东城赠段屯田韵,和周浚丞明府第200页
  张尧臣太守属题《皖江观钓》图照第200-201页
  乙亥正月十三日雪,恭迓大行皇帝遗诏第201页
  奉檄榷茶六安,山中即事第201-202页
  四月八日冒雨出巡,题石婆店壁第202页
  食笋第202页
  渡口戏赠舟子第202页
  钱肄甫鹾尹以其故室邹宜人事略征诗,率题六绝第202-203页
  寿春雪中醉歌第203页
  丙子正月道出正阳,为熊子静太守寿山留饮,即席赋呈第203页
  房紫溟少尉以《美人秋睡图》帐额属题第203-204页
  题刘省三爵帅大潜山房后第204页
  阅省录知喻鲁台中式,诗以志喜第204-205页
  十一月二十八将发寿春阻雪,刘子运明府筹以长歌索和,走笔依韵答之第205页
  安丰道中雪晴第205页
  发安丰又雪,夜投严家店柬寿春诸子并呈任畹香都转第205-206页
  久雪弥月,岁除携两儿夜饮,醉怀稷堂第206页
 卷八第206-224页
  丁丑元旦第206-207页
  柬杨金门茂才乞红白牡丹第207页
  二月初八日雨赴南山催运稻种第207页
  望霍第207页
  奉和刘省三爵帅次龚叔雨学使韵,并呈叔雨学使第207-208页
  雾迷山第208页
  出磨盘潭憩山半人家,与老叟话良久,而溪声震耳,问之年七十余矣第208页
  五月初闻稷堂凶问,一痛弥月,屡欲哭之以诗,痛不成什,入秋后稍解,为缕述两人生平,哭之成百韵第208-210页
  再哭稷堂,言念骨肉多聚泉下。不禁潸然有感,而反为吾弟慰之第210页
  座有以同僚诋毁,告而代不平者,书此广之,兼以自广第210-211页
  夜宿杨柳店闻雁感赋,寄从弟眉孙并呈家中诸父兄弟第211页
  霍邱书感第211页
  短歌行第211页
  检行箧得稷堂三月书,为泫然作第211-212页
  遗剔牙具第212页
  南乡道中纪事第212页
  过开顺饮莫树棠别驾处,遂与游九仙山第212-213页
  大风雨出乌龙庙,夜抵河口集第213页
  长至日雪睛之西乡第213页
  三河尖坐雪排闷第213页
  苦寒早发三河第213页
  南高唐奉宣寺寻汉高祖遗迹,地与临水镇圆觉寺接壤。圆觉,故皇觉寺别院。明太祖亦尝寄食于此寺,藏太祖像,其勅建佛殿犹在,为合咏第213-214页
  雪后度重湖,如在雪海中行,一日快成第214-215页
  小除日阅客除,携两儿夜饮怀稷堂诗,潸然不知涕之何从也,借饮遣怀,仍迭前韵第215页
  戊寅正月过皋陶墓第215页
  十三日宴寿春镇署观剧第215页
  滩河阻风第215-216页
  春寒第216页
  硖石山口第216页
  淮河月夜放舟第216页
  大风出荆山、涂山第216-217页
  早起风利达临淮第217页
  三月三清明雨过珍珠泉,柬汪仲英少尹第217页
  霍邱行馆得家书,知纪儿于二月二十日举一子矣,为喜赋之第217页
  颍州出城口占,留别在郡诸子第217-218页
  道旁石时赴凤阳,出上窑山作第218页
  凤阳中秋看月,与黄翰池明府同饮第218页
  九月将之粤西,感咏兼以志别第218-219页
  六安阻雨累日,柬刘湘笙直刺第219页
  雨晴去六安第219页
  习家桥又雨第219-220页
  安庆登舟第220页
  发安庆遇风抵华阳镇第220页
  溯江入湖口风益利,遂出姑塘关,舟中喜眺第220页
  十月十八日到家杂纪第220-222页
  出樟树镇忆道光丙午夏侍先大夫月夜度此,有“篷窗不减趋庭乐”句,即于是年冬十月失怙,今忽忽三十二年矣第222页
  袁江舟中即事第222页
  入湖南界第222页
  滩上夜发景风第222-223页
  舟中望衡山作歌第223页
  衡郡喜晤贺仪仲明府留饮第223页
  永州纪行第223-224页
  舆中望近桂林郡城诸山第224页
  桂林除夕第224页
 卷九第224-238页
  己卯元旦祝庆宫早朝随侍第224-225页
  为华伯乔太守题草檄审馀诗后第225页
  八月闱中夜不能寐,用东坡监试呈诸试官韵第225-226页
  去年中秋夜与黄翰池明府于其凤阳寓斋赏月时,已改官粤峤,有“不知来岁今宵月,更与何人桂岭看”句,是夜偕张铭吾、马次波、刘荄卿明府赏月闱中,因迭前韵第226页
  九日同人招宴南熏亭,文亮卿刺史以与李松孙丈隐山登高诗示和,呈松孙第226-227页
  阳朔舟中看山放歌,寄黄翰卿孝廉、向子振明府第227-228页
  昭平峡夜咏第228页
  北流邀任葆棠明府、尧阶司马玉树、彭子重别驾、金子云上舍、吴明蕴戊才游句漏山、白沙洞第228页
  过平南哭家少轩明府第228-229页
  浔州雨后招同熊次瞻寿子久游西山,初憩洗石庵,随上龙华寺试乳泉,适阳少鹤、梁孟棠两孝廉至,遂邀同访吏隐洞并跻其巅第229页
  贵县道中荒冈袤亘,乱石丛生,多可爱者,间或数峰突起尤秀异,为(?)古纪之第229页
  昆仑关早发柬黄卉亭军门第229-230页
  宾州雨宿,怀大舅陶桐圃先生第230页
  壶山第230-231页
  柳州偕曹介藩太守、金辅臣司马游立鱼峰,遍探岩洞诸胜,为介藩太守索题第231页
  大风行第231-232页
  腊月二十三日回抵省寓,适缁儿夫妇奉母并携诸女先至,喜咏第232页
  庚辰二月初八日雨,寿玉溪明府、万贻孙刺史,招陪廷寿峰太守宴集西山龙华精舍,即席赋呈第232页
  浔州杂泳第232-233页
  为曹介藩太守题其《柳祠私淑图》,并寄章子雨门第233页
  退省有得古勉僚属,还以自勖第233-234页
  次徐小田直刺六十初度韵,即寄第234-235页
  八月得华伯乔太守南宁函,约游西山不果,以长歌寄怀,久未奉答。适重九偕董仰之总戎、曾伯鲁太守登西山最高处,翌日因忆吾邑西山并怀伯乔,即用其韵寄之兼呈周畇叔观察、张南邨山长第235-236页
  次韵延寿峰都转自题其高祖桂亭中丞《观耕图砚及守砚斋诗》二首第236-237页
  雨发南门第237页
  阅大湟江卡书感第237-238页
 卷十第238-254页
  辛巳夏卸浔榷,招赖云芝孝廉昆仲登西山绝顶,即示云芝第238页
  横州大滩谒伏波庙第238页
  崇善道中即事第238-239页
  入上龙山益奇僻,多石舆不能乘。一日徒步遇雨,避岩洞,雨止,从者奔至告:在山顶见岩半榛莽间有虎戏跃露尾者再,盖虎穴也。遂出为口占以纪第239页
  将抵龙州第239页
  龙州接篆弥月,理簿书稍闲,于署东隙地拓园一区,植菜凡数百本,顾而乐之第239-240页
  岁暮怀人六言十首第240-241页
  迎春曲第241页
  除夕第241页
  三宝寺廊黄卉亭军门畜三孔雀于中,其二修尾逾尺,金翠夺目。壬午元旦行香按寺,其一跃起舒尾,大呼者三。从人咸谓吉征,特偶然耳。姑咏纪之兼柬卉亭军门第241-242页
  荷花生日宴陈将军水亭,和华伯乔太守第242页
  官桥铺第242页
  癸未九月生朝前闻僚友中有欲称觞为寿者,敬辞代柬第242-243页
  腊底有怀延寿峰都转,即寄浔州第243页
  喻鲁台自山中以诗见寄,次韵答之第243-244页
  甲申正月初六日冒雨游春第244页
  阅儿辈奕书感第244页
  荷花生日追忆去年陈将军水亭宴集,不禁怆然于怀,因迭前韵赋呈伯乔太守第244-245页
  七月五日邀李兰生观察偕华伯乔太守小饮,伯乔有诗,即用其韵第245页
  再迭前韵和伯乔第245页
  十六夜于役窑头乘月泛舟追诵兰生午间书愤之作,慨然有感,遂次其韵第245页
  立秋日回署,再迭前韵柬兰生第245-246页
  鲁台属题其弟蕴卿孝廉《养善堂集》,用石琢堂先生题船山诗草韵第246页
  伯乔太守夜坐论心,以诗见示,次答第246-247页
  得徐小田直刺书并诗,适有所感,因成五古一首第247页
  九月十八日招集董仰之总戎、李兰生观察、华伯乔、金辅臣太守、阮少白大令、熊次瞻参军先饮三界楼,遂游仙人洞,伯乔有诗因次其韵第247页
  十月买舟下循河口,转入紫霞洞,为建餐霞别馆落成第247-248页
  卸龙州篆示同僚第248页
  和尹仰衡司马,即送其出南关第248页
  腊月二七日接唐薇卿吏部书,知越南宣光省城不日可拔,喜赋即寄薇卿第248-249页
  乙酉早春遣兴第249页
  张南邨明府有诗见寄,次韵奉答并寄南邨第249页
  七月龙州旱魃为虐,时以暂摄厅篆,步祷三日,获沛甘霖,钟西耘侍讲、周咏风部郎均以诗纪事,次韵和呈第249-250页
  九月雨后赴南关渡河第250页
  凭祥道中感事书怀,率成十八绝句第250-251页
  九日风雨偕马仲平军门勘筑南关基址,遂登山顶远瞰关外诸峰第251页
  奉酬王爵堂观察之春,即次其韵第251-252页
  潘慎初部郎用九日南关韵投赠,因迭韵即送其赴试都门第252页
  观音竹第252-253页
  仙人掌第253页
  岁除夜雨示缁儿,兼寄从兄荷溪并诸子侄第253-254页
 卷十一第254-267页
  丙戍夏五早发龙州第254页
  海村第254页
  五月六日将出南关,为苏子熙军门留宴,因晤彭铁樵孝廉,次早同揽连城形胜兼访灵真洞果泉,爰得七古一首,即呈子熙军门并质铁樵第254-255页
  病起承袁锡臣太守绘扇并录其游水月诗,用东坡寒碧轩韵旧作见赠,次韵奉酬第255页
  中秋无月适护院李公建台落成,约僚属登赏不果,十六夜月出,喜与先后登赏,咏得七律一章,并呈锡臣太守第255页
  九月生朝,寅僚仍有祝者,辞不能却,作此谢之第255-256页
  二十九日再展重阳招华伯乔观察、袁锡臣太守同集仙岩,于可思亭小饮,晚登清风阁而回第256页
  为王万卿观察题其遗照四则第256-257页
  寄程鄂南观察甘肃平庆泾固化道署中第257页
  张烈妇诗第257页
  睱偕袁锡臣太守同侍护院李公游古甑泉,依韵和锡臣第257-258页
  除夕感成第258页
  丁亥元旦雨随第258页
  龙州正月狮戏歌第258-259页
  上元亲政仍奉皇太后诏留训政,恭纪三十二韵第259页
  自龙州勘滩石至太平府城第259-260页
  晚晴同萧少棠并邀李小浦昆仲过受江京,登红棉阁第260页
  初夏山行将赴南关第260页
  登伏波山第260页
  广西数百步,于乱石坑中得古碑,长五尺,广二尺,厚六寸,有奇而无一字,碑故完好,适买田赡香火谋泐石,即以此碑刊纪庙门第260-261页
  早访两泉怀伏波将军,用太白《望庐山瀑布》韵第261页
  雨后由省春桥过仙岩,有怀袁锡臣太守、杨秋潭明府,即寄第261页
  八月二十日受署新设太平归顺道篆第261-262页
  既展重九四日招集苏子熙军门、华伯乔观察、任葆棠太守饮清风阁,次韵和伯乔第262页
  十一月中桃梅兰桂杂开,炎荒花木不可以时律者,作此纪之第262页
  过园林折桃两枝,养瓶旬日结实,一时传以为瑞,余惧无德承之,弥自加省成百二十字第262页
  得家书知内子病起挈眷来署,于腊八日舟发桂林第262-263页
  次韵寄和秦文伯观察七十遣怀并祝焉第263-264页
  除夕醉怀两儿,时内子亦挈眷在途矣第264页
  戊子元旦喜晴第264页
  三月十二日内子挈全眷抵署,为庆再生第264-265页
  雨后听孙辈夜读第265页
  九月初七日第265页
  鲁台以罗望岩茂才过其双溪草堂,用山谷题此君轩韵赠诗寄示,适余署建犹未成,仍视事于暨南书院之双溪讲堂。双溪为越南艽葑、牧马两河会流于此。乃遥遥数千里,不谋而同。其地名之偶合耶?抑人以地合?地以人合?而志与俱合耶?爰迭韵寄之兼寄望岩第265-266页
  十四日得廉州电报,哭次媳陈氏到廉甫两旬云第266页
  越日来电又殇孙女圆妹并哭第266页
  送沈仲复中丞移节之皖第266-267页
  腊月二十三日出墟微雨第267页
  哭袁锡臣太守第267页
  除日斋中山茶始开,而水仙犹未,小饮遣怀第267页
 卷十二第267-287页
  己丑人日第267-268页
  二十二日早渡南河第268页
  出次连城为苏子熙军门招游,新辟灵真各洞,遂宴其中并止宿焉,因迭丙戌夏与彭铁樵孝廉同访灵真洞韵,赋呈子熙军门第268-269页
  子熙军门邀赴南关阅各炮台,得台字第269页
  龙州三月而盆中栀子已花,为纪遣兴第269页
  阅邸钞恭悉大婚亲政,并崇皇太后征号举行庆典,恩荣骈迭,上自亲王,下至臣庶,一体同沾,虽以既往勋劳,亦蒙追叙,谨用杜诗“今春喜气满乾坤”句缀成韵语,凡十有二章第269-270页
  方毅存刺史有诗见赠,次韵答焉,时正开办商务第270页
  自四月得雨后,五六月时雨时止,皆不逾刻,酷日蒸炙成旱,且久斋祷弥月于立秋先后迭沛甘雨,虽未十分沾足,而补救尚未晚也,作此纪焉兼以自述第270-271页
  七月十九日又雨至二十一日第271页
  重阳日喜生孙第271页
  岁除夜饮时奉檄调权臬,将去龙州第271-272页
  庚寅正月餐霞精舍落成,拟于池上添建一角山房第272页
  凭祥道中见梨花第272页
  灵真洞再宿,与子熙军门话别第272-273页
  二月十三日解任之桂,口占即事第273页
  苏子熙宫保约同任葆棠太守饯于紫霞洞之餐霞别馆,宫保先行,余与葆棠二更至,宴时已三更矣,斯游奇恣尽兴而散,爰作长句留赠并柬葆棠第273-274页
  夜宿昆仑关大雷雨第274页
  途中有怀诸孙,即寄龙州第274页
  风舆遣闷第274页
  来宾道中杂咏第274-275页
  自庚辰春去桂林十有一年矣,入城感赋第275页
  春及舫第275页
  唾绿轩第275页
  四照山房第275-276页
  挹秀亭第276页
  次韵奉酬张丹叔方伯,即以呈教第276页
  展重九日招同张安圃观察、方棣生观察登独秀峰顶第276-277页
  谢方山驾部属题《晚香》图照,用康乐《七里濑》韵仍效其体第277页
  偶成第277页
  入冬夕巡第277-278页
  次答方小泉太守山东道中寄怀第278页
  辛卯早春遣兴第278页
  元夕观灯第278页
  三月署中牡丹盛开,宠之以诗第278-279页
  络纬第279页
  八月二十六日重出桂林,时卸臬篆者三日矣,抚今追昔得五古二首第279页
  路旁树第279-280页
  永福道中有怀张丹叔方伯,即寄第280页
  鹭媒第280页
  喜闻张安圃观察署臬篆并怀第280页
  九月初七日,昆仑关六十初度。因念桂林三月,张丹叔方伯以余与黄霁亭学使、雷雨亭军门、李桂仙总戎四人者皆六十岁,倡为预祝,遂自中丞以下文武寅僚一时云集,共觞于豫章别墅近构落成之榕荫楼,选舞征歌,颇极赏心乐事。是日演剧多属神仙水怪,而余特点昆仑关剧,俾观者眉飞?@@#280-281页
  十八日回抵龙州第281页
  衙斋独坐感咏第281-282页
  次韵谢方山驾部《咏梅》原诗有“开到庭梅香胜昔,风饕雪虐干逾坚”之句第282页
  除夕第282页
  壬辰元旦暧见蝶飞第282页
  平陑关宴法使西威仪,为议会勘界务,书示从官第282-283页
  少读黄诗,尝诧“竹竿坡面蛇倒退,摩围山腰胡孙愁”语太奇崛,今自平陑关西上皆石山,壁立陡削,下临不测,颇多类者,爱咏此篇第283页
  雨由上龙赴武德,行林箐间竟日第283页
  发武德仍雨,山险峻皆石,雨不能步,以牵拉肩舆上下反拽层递放之,夜投板梯村第283页
  越日出板梯晴,山既险峻尤拗,而曲石杈枒角立环转丛起,纤不能用,乃徒步纵目为放歌第283-284页
  金龙峒民扶老携幼,焚香塞途,哀乞内附,盖其先世本中国云第284页
  早冲雾行舆中口占第284页
  白蓼第284-285页
  三月会勘界毕由镇边平孟隘回第285页
  适园八咏第285页
  生日重周赋感第285-286页
  园中红梅既谢复开满树,用东坡红梅诗韵第286页
  岁暮寄纪儿榆社、缁儿感恩第286-287页
附录第287-294页
 张联桂序第287页
 赵以炯序第287-288页
 喻震孟序第288-289页
 张人骏序第289-290页
 周璜序第290页
 自序#@页

论文共2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部评级法(IRB)在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借腹生子”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