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省资源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6页
 1.1 论文的写作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1.1 论文的写作背景第9-10页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本论文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本论文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第13-14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2章 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相关理论研究第16-25页
 2.1 资源型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第16-18页
  2.1.1 资源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界定第16-17页
  2.1.2 我国资源型城市基本情况第17页
  2.1.3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第17-18页
 2.2 全面小康社会相关理论研究第18-24页
  2.2.1 小康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第18-21页
  2.2.2 从小康到全面小康第21-22页
  2.2.3 全面小康的具体含义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第25-34页
 3.1 确立指标体系原则的必要性第25-26页
 3.2 确立指标体系的宏观原则第26-31页
  3.2.1 以十六大目标为依据第27页
  3.2.2 全面精简原则第27-28页
  3.2.3 以人为本原则第28-29页
  3.2.4 衔接性原则第29-31页
 3.3 确立指标体系的微观原则第31-32页
  3.3.1 量化原则第31页
  3.3.2 产出重于投入原则第31-32页
  3.3.3 可行性原则第32页
  3.3.4 先进性原则第32页
  3.3.5 突出地域特点原则第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50页
 4.1 经济子系统指标第34-36页
 4.2 社会结构子系统指标第36-39页
 4.3 科教子系统指标第39-41页
 4.4 生活质量子系统指标第41-44页
 4.5 社会保障子系统指标第44-46页
 4.6 资源环保子系统指标第46-49页
 4.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第50-61页
 5.1 层次分析法概述第50-53页
  5.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第50-51页
  5.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51-53页
 5.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第53-58页
  5.2.1 确定指标得分第54页
  5.2.2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4-58页
 5.3 全面小康评价模型的应用方法第58-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大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证研究第61-73页
 6.1 大庆市概况第61-63页
  6.1.1 大庆市经济发展概况第61-62页
  6.1.2 大庆市社会发展概况第62-63页
  6.1.3 大庆市环境发展概况第63页
 6.2 大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分析第63-65页
 6.3 大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的问题第65-67页
 6.4 大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与建议第67-72页
 6.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合并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