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和生化法处理化妆品废水的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化妆品废水背景 | 第7-10页 |
| ·化妆品 | 第7-8页 |
| ·化妆品的发展和现状 | 第8-9页 |
| ·化妆品中有害物毒性及危害 | 第9-10页 |
| ·气浮法在国内外发展的情况 | 第10-13页 |
| ·气浮理论的发展 | 第10-11页 |
| ·气浮的净水设备发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气浮方法处理废水的概述 | 第13-21页 |
| ·概述 | 第13页 |
| ·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 ·水中悬浮颗粒与微细气泡粘附的条件 | 第13-14页 |
| ·化学药剂投加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气浮技术的分类 | 第15-16页 |
| ·叶轮散气气浮法 | 第15页 |
| ·微孔布气气浮法 | 第15页 |
| ·电解凝聚气浮法 | 第15页 |
| ·压力溶气气浮法 | 第15-16页 |
| ·压力溶气气浮法 | 第16-21页 |
| ·压力溶气系统 | 第17-18页 |
| ·溶气释放系统 | 第18-19页 |
| ·气浮分离系统 | 第19页 |
| ·气浮法与沉淀法的技术经济比较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生化方法处理废水的概述 | 第21-28页 |
| ·概述 | 第21页 |
|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过程 | 第22页 |
|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 第22-23页 |
| ·普通活性污泥法 | 第22页 |
| ·逐步曝气法 | 第22-23页 |
| ·渐减曝气法 | 第23页 |
| ·吸附再生曝气法 | 第23页 |
| ·完全混合曝气法 | 第23页 |
| ·活性污泥的性能参数 | 第23-24页 |
| ·上清液浑浊度 | 第23页 |
| ·混合液悬浮固体 | 第23页 |
|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 第23-24页 |
| ·污泥沉降比 | 第24页 |
| ·污泥容积指数 | 第24页 |
| ·污泥负荷 | 第24页 |
|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 第24页 |
| ·活性污泥运行中的异常现象 | 第24-28页 |
| ·活性污泥法的日常管理 | 第24-25页 |
| ·活性污泥异常现象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化妆品废水处理的设计 | 第28-38页 |
| ·设计基准 | 第28页 |
| ·废液量 | 第28页 |
| ·废液组成 | 第28页 |
| ·处理基准 | 第28页 |
| ·装置运行时间 | 第28页 |
| ·处理流程概要 | 第28-29页 |
| ·概要 | 第28-29页 |
| ·流程处理示意图 | 第29页 |
| ·设计计算 | 第29-36页 |
| ·槽体尺寸计算 | 第30-31页 |
| ·产生污泥量计算 | 第31-32页 |
| ·药品投加量计算 | 第32-33页 |
| ·鼓风机的容量计算 | 第33-35页 |
| ·风机的容量计算 | 第35-36页 |
| ·单位装置的说明 | 第36-37页 |
| ·设计图纸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实际运转中的操作和参数分析 | 第38-42页 |
| ·运转操作要领 | 第38-40页 |
| ·准备工作 | 第38页 |
| ·启动运转顺序 | 第38-39页 |
| ·加压浮上装置 | 第39-40页 |
| ·运转设定值 | 第40-41页 |
| ·流量设定值 | 第40-41页 |
| ·PH计设定值 | 第41页 |
| ·处理水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4页 |
| ·课题意义 | 第42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42-43页 |
| ·论文的成果和关键 | 第43页 |
| ·今后工作建议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