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乡村债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 第8-13页 |
(一) 乡村债务面宽、额度大 | 第9-10页 |
(二) 乡村负债增长速度过快 | 第10页 |
(三) 村级负债多为非生产性支出 | 第10-11页 |
(四) 乡村账外隐性债务不容忽视 | 第11页 |
(五) 乡村实际净债务高于账面净债务 | 第11-13页 |
二、乡村债务形成的“硬”原因分析 | 第13-21页 |
(一) 乡村的组织职能界定不清,过多地介入到竞争性经济领域,过多地承担了应由市场承担的风险,最终因决策失误或经营业员不善形成债务 | 第13-15页 |
(二) 上下级政府之间、乡村之间事权和财权划分不清,财力层层向上集中,“上级请客”,却要“下级买单”,必然形成乡村债务 | 第15-18页 |
(三) 乡村组织职能转变落后,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人吃马喂”,形成大量债务 | 第18-21页 |
三、乡村债务形成的“软”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一) 乡村干部从出政绩、树形象出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 第21-23页 |
(二) 乡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 | 第23-25页 |
(三) 乡镇领导、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的心理因素 | 第25-27页 |
四、乡村债务给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 | 第27-33页 |
(一) 恶化农村干群关系,破坏农村社会稳定 | 第27-29页 |
(二) 打消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削弱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 第29-30页 |
(三) 影响乡村治理结构的良性变化,不利于基层民主化进程 | 第30-31页 |
(四) 基础建设日趋老化,公共服务落后 | 第31-33页 |
五、乡村债务化解对策 | 第33-38页 |
(一) 合理界定乡村组织职能 | 第33-34页 |
(二) 科学调整乡村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三) 加快建立科学的官员绩效评价体系和升迁机制 | 第35-36页 |
(四) 稳妥制定分类化解方案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0-43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