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长江中下游梅雨成因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遥相关波列及其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遥相关波列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OKJ波列与EAP波列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 第13-14页 |
| ·低频振荡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研究目的、创新点及章节安排 | 第14-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创新点 | 第15页 |
| ·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7-24页 |
| ·资料简介 | 第17页 |
| ·时空选取以及资料处理 | 第17-18页 |
| ·长江中下游范围选取 | 第17-18页 |
| ·资料选取及处理 | 第18页 |
| ·主要方法介绍 | 第18-24页 |
| ·相关系数及相关性检验 | 第18-19页 |
| ·Lanczos滤波器 | 第19页 |
| ·合成技术 | 第19-20页 |
| ·功率谱 | 第20-22页 |
| ·E-P通量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天气尺度波列 | 第24-3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24页 |
| ·资料 | 第24页 |
| ·方法 | 第24页 |
| ·长江中下游天气尺度波列 | 第24-29页 |
| ·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与850hPa纬向风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 ·典型旱涝候850hPa纬向风距平特征 | 第25-27页 |
| ·E-P通量诊断分析 | 第27-29页 |
| ·降水与纬向风场的滞后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 ·典型旱涝候降水变化特征 | 第30页 |
| ·个例分析 | 第30-32页 |
| ·850hPa纬向风距平特征 | 第30-31页 |
| ·E-P通量诊断分析 | 第31页 |
| ·波列与东部降水的关系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波列对长江中下游6月梅雨的影响 | 第34-43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34页 |
| ·波列指数 | 第34-36页 |
| ·波列指数的定义 | 第34-35页 |
| ·波列与长江中下游6月降水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 ·E-P通量和850hPa纬向风特征 | 第36-37页 |
| ·E-P通量特征 | 第36-37页 |
| ·850hPa纬向风距平特征 | 第37页 |
| ·我国降水变化特征及风场、OLR场特征 | 第37-40页 |
| ·我国东部降水变化特征 | 第37-38页 |
| ·风场特征 | 第38-39页 |
| ·OLR场特征 | 第39-40页 |
| ·波列的月时间尺度特征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长江中下游夏季低频降水与波列的关系 | 第43-56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43页 |
| ·资料 | 第43页 |
| ·方法 | 第43页 |
|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主要低频周期 | 第43-45页 |
| ·低频降水伴随的大气环流场的演变分析 | 第45-50页 |
| ·低频降水与波列的关系 | 第50-55页 |
| ·850hPa纬向风场特征 | 第50-52页 |
| ·E-P通量场特征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56-58页 |
|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