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第2章 水体表观光学参数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 ·国内外水色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分析/半分析方法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水体表观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第3章 数据与方法 | 第22-2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2页 |
| ·实验数据的获取 | 第22-24页 |
| ·表观光学量的测量方法 | 第24-27页 |
| ·传统垂直水面光谱测量 | 第24-25页 |
| ·带有倾角的水面以上光谱测量方法 | 第25-27页 |
| ·论文框架 | 第27-28页 |
| 第4章 水体气水界面表观光学特性研究 | 第28-47页 |
| ·水体几个主要表观量的介绍和计算方法 | 第28-31页 |
| ·离水辐亮度L_W | 第28-29页 |
| ·归一化离水辐亮度L_(WN) | 第29页 |
| ·遥感反射率Rrs | 第29-30页 |
| ·刚好在水面以下的漫辐照度比R(0~-) | 第30页 |
| ·刚好在水面以下的辐照度Ed(0~-)和辐亮度Lu(0~-) | 第30-31页 |
| ·气-水界面表观参数的研究 | 第31-46页 |
| ·气-水界面漫反射光学参数f值 | 第31-35页 |
| ·气-水界面光场分布因子Q | 第35-39页 |
| ·气-水界面透射率t | 第39-42页 |
| ·气-水界面反射率r | 第42-46页 |
| ·本章结论 | 第46-47页 |
| 第5章 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的研究 | 第47-62页 |
| ·漫衰减系数的主要研究进展 | 第47-48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8-50页 |
| ·漫衰减系数的分析 | 第50-61页 |
| ·漫衰减系数光谱变化 | 第50-51页 |
| ·漫衰减系数剖面变化 | 第51-54页 |
| ·漫衰减系数空间变化 | 第54-55页 |
| ·漫衰减系数季节变化 | 第55-57页 |
| ·均匀水体和混浊水体 | 第57-58页 |
| ·三种漫衰减系数的比较 | 第58-61页 |
| ·本章结论 | 第61-62页 |
| 第6章 太湖水体湖底反射率的研究 | 第62-68页 |
| ·湖底反射率的光谱变化 | 第63-64页 |
| ·湖底反射率的空间变化 | 第64-65页 |
| ·湖底反射率的季节变化 | 第65-66页 |
| ·本章结论 | 第66-68页 |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8-71页 |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 ·研究特色 | 第69页 |
| ·论文不足和展望 | 第69-71页 |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