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相关动态 | 第13-14页 |
(一) 国内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国外研究 | 第14页 |
三、主要研究阶段和方法 | 第14-19页 |
(一) 研究阶段 | 第15-17页 |
(二) 方法的择取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以华锐为中心对罗卜藏丹津事件发生的时空文化分析 | 第19-36页 |
第一节 华锐藏区边缘与守护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罗卜藏丹津事件的缘起—蒙古势力进入藏区 | 第20-30页 |
一、蒙藏关系的文化基础 | 第20-24页 |
二、固始汗至罗卜藏丹津期间蒙古势力对华锐的文化重建 | 第24-30页 |
第三节 罗卜藏丹津事件在华锐发生的文化动因 | 第30-36页 |
一、三种文明形态的理念角逐 | 第30-32页 |
二、罗卜藏丹津事件历史动因—清王朝治边的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博弈 | 第32-36页 |
第三章 罗卜藏丹津事件对华锐的影响 | 第36-51页 |
第一节 罗卜藏丹津事件在华锐的肇始 | 第36-39页 |
一、从塔尔寺蔓延到华锐各部落 | 第36-37页 |
二、罗卜藏丹津事件向华锐蔓延的原因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罗卜藏丹津溃败后叛乱的主战场华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罗卜藏丹津事件及清廷善后对华锐藏区的影响 | 第41-51页 |
一、正面影响:华锐文化圈正式纳入清中央政府管理下的地方行政体制 | 第41-42页 |
二、负面影响 | 第42-49页 |
三、人口的锐减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后记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