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6页 |
1.1 清洁生产 | 第10-16页 |
1.1.1 清洁生产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清洁生产的目标和内容 | 第11页 |
1.1.3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 第11-13页 |
1.1.4 国内外清洁生产的实践 | 第13-15页 |
1.1.5 清洁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第15-16页 |
1.2 区域清洁生产 | 第16-26页 |
1.2.1 区域清洁生产的内涵及内容 | 第16-17页 |
1.2.2 区域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1.2.3 区域清洁生产的优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区域清洁生产的步骤与方法 | 第26-39页 |
2.1 区域清洁生产准备阶段:宣传培训与组织机构的完善 | 第26-28页 |
2.2 区域清洁生产审核阶段: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28-31页 |
2.2.1 物质流分析 | 第28页 |
2.2.2 工业代谢分析 | 第28-30页 |
2.2.3 投入产出分析 | 第30-31页 |
2.3 区域清洁生产实践阶段:总体行动战略 | 第31-39页 |
2.3.1 点—企业内部 | 第31-33页 |
2.3.2 线—企业之间 | 第33-37页 |
2.3.3 面—整个区域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区域清洁生产保障体系 | 第39-41页 |
3.1 区域环境管理体系 | 第39-40页 |
3.2 区域清洁生产信息系统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清洁生产综合效益分析 | 第41-45页 |
4.1 能值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41-42页 |
4.2 能值分析指标 | 第42-44页 |
4.2.1 能值投资率 | 第42-43页 |
4.2.2 净能值产出率 | 第43页 |
4.2.3 环境负荷率 | 第43页 |
4.2.4 能值可持续指标 | 第43-44页 |
4.3 能值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山东潍坊海化开发区区域清洁生产项目 | 第45-83页 |
5.1 宣传培训与组织结构的完善 | 第45-46页 |
5.2 海化开发区现状 | 第46-51页 |
5.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46-47页 |
5.2.2 自然资源状况 | 第47-49页 |
5.2.3 环境质量现状 | 第49-50页 |
5.2.4 工业现状 | 第50-51页 |
5.3 海化开发区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51-59页 |
5.3.1 物质流分析 | 第51-55页 |
5.3.2 工业代谢分析 | 第55-57页 |
5.3.3 投入产出分析 | 第57-59页 |
5.4 海化开发区区域清洁生产方案 | 第59-71页 |
5.4.1 “点”层次上的清洁生产方案 | 第59页 |
5.4.2 “线”层次上的清洁生产方案 | 第59-68页 |
5.4.3 “面”层次上的清洁生产方案 | 第68-71页 |
5.5 保障体系 | 第71-74页 |
5.5.1 区域环境管理体系 | 第71-72页 |
5.5.2 区域清洁生产信息系统 | 第72-74页 |
5.6 海化开发区区域清洁生产综合效益分析 | 第74-83页 |
5.6.1 海化开发区能值分析 | 第74-81页 |
5.6.2 海化开发区能值评估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