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研究

0 前言第1-11页
 0.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0.2 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第9页
 0.3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9-11页
1 世界自由贸易区基本理论和发展概述第11-16页
 1.1 发展历史和现状第11-12页
  1.1.1 兴起与发展第11页
  1.1.2 国外自由贸易区现状第11-12页
 1.2 概念、特点和功能定位第12-14页
  1.2.1 自由贸易区的界定第12页
  1.2.2 特点第12-13页
  1.2.3 功能定位第13-14页
 1.3 自由贸易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第14-16页
2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和绩效第16-21页
 2.1 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历程第16-17页
  2.1.1 建立的背景第16页
  2.1.2 发展阶段第16-17页
 2.2 我国保税区的作用和成就第17-18页
 2.3 保税区性质以及和自由贸易区的对比分析第18-21页
  2.3.1 我国保税区的定性第18页
  2.3.2 与自由贸易区的相同点第18-19页
  2.3.3 与自由贸易区的差异第19-21页
3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必要性第21-30页
 3.1 我国保税区转型的外部客观环境要求第21-25页
  3.1.1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要求第21页
  3.1.2 溶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第21-22页
  3.1.3 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要求第22-25页
 3.2 我国保税区转型的内在动因分析第25-30页
  3.2.1 先天的不足--定性不明确第26页
  3.2.2 发展中的瓶颈第26-28页
  3.2.3 未来发展中存在的瓶颈第28-30页
4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现实可行性第30-32页
 4.1 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对我国保税区转型的启示第30页
 4.2 我国保税区转型的优势第30-32页
5 对改革的建议、转型的模式和措施第32-43页
 5.1 对保税区改革的建议第32-34页
  5.1.1 法制建设建议第32页
  5.1.2 功能发展建议第32-33页
  5.1.3 政策调整落实建议第33页
  5.1.4 管理体制建设建议第33-34页
 5.2 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模式第34-36页
  5.2.1 我国保税区转型的目标设计第34页
  5.2.2 拟定我国自由贸易区目标模式第34-36页
 5.3 自由贸易区功能定位第36-37页
  5.3.1 功能定位第36-37页
  5.3.2 功能定位论证依据第37页
  5.3.3 保税区功能向港口物流中心转型的战略意义第37页
 5.4 管理体制和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第37-40页
  5.4.1 管理体制模式第37-40页
  5.4.2 法制保障制度建设第40页
 5.5 转型的进度安排和主要措施第40-43页
  5.5.1 试点阶段第40-42页
  5.5.2 调整阶段第42页
  5.5.3 巩固阶段第42-43页
6 试点实证分析第43-50页
 6.1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第43-46页
  6.1.1 试点启动第43页
  6.1.2 基本情况第43-44页
  6.1.3 机遇和转型的目标模式第44页
  6.1.4 功能定位与运营模式第44-45页
  6.1.5 试点初显效应第45-46页
 6.2 青岛“区港联动”第46-50页
  6.2.1 “区港联动”的含义第46-47页
  6.2.2 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第47-48页
  6.2.3 青岛保税区转型优势分析第48-49页
  6.2.4 目标模式第49页
  6.2.5 主要措施第49-50页
  6.2.6 现实困难第50页
7 对转型后的进一步发展方向的前瞻第50-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出口信用机构与企业出口融资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