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红崖山水库灌区水资源评价与承载能力研究

1 综述第1-27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4页
  1.1.1 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第11-17页
  1.1.2 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尺度第17-18页
  1.1.3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基本原则第18页
  1.1.4 承载能力分析的一般方法第18-22页
  1.1.5 水资源承载能力情景分析法第22-23页
  1.1.6 多目标分析法原理第23-24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2 红崖山水库灌区概况第27-35页
 2.1 灌区气象条件第27-29页
 2.2 自然地理条件第29-30页
 2.3 社会经济概况第30-31页
 2.4 灌区现状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31-32页
  2.4.1 地表水第31页
  2.4.2 地下水第31-32页
 2.5 灌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5页
3 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资源评价第35-47页
 3.1 水文地质条件第35-37页
 3.2 地下水补给量第37-42页
  3.2.1 大气降水、凝结水入渗补给量第38-39页
  3.2.2 渠系渗漏补给量第39-40页
  3.2.3 灌溉水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第40页
  3.2.4 侧向径流量第40-41页
  3.2.5 深层地下水补给量第41-42页
  3.2.6 地下水总补给量第42页
 3.3 地下水储存量第42-45页
  3.3.1 容积储存量计算第43页
  3.3.2 承压水的弹性储存量计算第43-45页
 3.4 允许可开采量评价第45-47页
4 人类活动对灌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第47-53页
 4.1 灌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第47-49页
  4.1.1 2000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第47页
  4.1.2 1995~2000年灌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第47-49页
  4.1.3 1996~2000年地下水不同水位埋深的面积变化趋势第49页
 4.2 地下水环境变化分析第49-53页
  4.2.1 地下水水质变化特点第49-50页
  4.2.2 地下水环境变化分析第50-53页
5 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第53-77页
 5.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多目标分析第53-54页
 5.2 灌区需水量分析第54-63页
  5.2.1 灌区现状年各部门需水量第54-55页
  5.2.2 灌区人畜生活需水预测第55-57页
  5.2.3 第二、三产业需水预测第57-60页
  5.2.4 生态需水量第60-62页
  5.2.5 农业需水量预测第62-63页
 5.3 灌区可供水量预测第63-65页
  5.3.1 预测情景的选定第63-64页
  5.3.2 预测结果第64-65页
 5.4 水资源承载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第65-68页
  5.4.1 多目标分析模型的任务第65页
  5.4.2 多目标分析模型目标的确定与目标方程及约束方程第65-68页
 5.5 模型情景的拟定及方程求解第68-77页
  5.5.1 模型情景的拟定第68页
  5.5.2 方程求解第68-77页
6 结论和建议第77-80页
 6.1 结论第77-79页
 6.2 建议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扩信号的同步与跟踪技术研究
下一篇:蜻蜓目差翅亚目部分种类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及分子系统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