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湿陷性黄土覆盖层下条带开采参数研究
1 绪论 | 第1-18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条带开采的应用现状 | 第8-9页 |
·煤柱强度理论研究 | 第9-14页 |
·地表下沉预计方法 | 第14-15页 |
·条带开采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条带开采的特点 | 第15-16页 |
·发展趋势 | 第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17-18页 |
2 湿陷性黄土条件下开采损害的规律及特殊性分析 | 第18-25页 |
·背景 | 第18页 |
·湿陷性黄土的力学结构 | 第18-19页 |
·黄土湿陷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黄土湿陷原因 | 第19-20页 |
·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 | 第20页 |
·湿陷性黄土的危害及特点 | 第20-21页 |
·开采损害的规律及特点 | 第21-25页 |
·黄土地区地表下沉系数偏大 | 第21页 |
·黄土地区表土层移动角偏大 | 第21-23页 |
·黄土地表移动和变形表现为不连续性和集中性 | 第23页 |
·黄土地区地表移动变形周期短、速度快 | 第23页 |
·采动湿陷性黄土的衍生损害 | 第23-25页 |
3 关键层在地表裂缝损害中的控制作用分析及应用 | 第25-32页 |
·关键层理论 | 第25-27页 |
·关键层破坏 | 第25-26页 |
·关键层判别方法 | 第26-27页 |
·关键层与条带开采的关系 | 第27-28页 |
·用关键层理论指导条带开采设计 | 第28页 |
·条带开采采宽优化设计 | 第28-32页 |
·关键层临界悬露尺寸的确定 | 第28-30页 |
·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优化设计方法 | 第31-32页 |
4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 | 第32-37页 |
·地表沉陷的参数 | 第32-34页 |
·条带开采的参数研究及理论预计方法 | 第34-37页 |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概率积分法 | 第34-35页 |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概率密度函数法 | 第35-37页 |
5 数值模拟分析 | 第37-41页 |
·FLAC 简介 | 第37页 |
·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37-39页 |
·模拟理论 | 第39-41页 |
6 工程实例 | 第41-67页 |
·蒲白矿区白水矿王家尧头概况 | 第41-46页 |
·开采区的位置范围、地质、地形及煤层赋存条件 | 第41-43页 |
·地表建筑物基本情况 | 第43页 |
·开采煤层围岩及覆岩岩性分析 | 第43-44页 |
·蒲白矿区采动损害特点分析 | 第44-46页 |
·开采方案及条带开采采留比的确定 | 第46-48页 |
·不考虑关键层时采、留宽的优化设计 | 第46-47页 |
·考虑关键层时采、留宽的优化设计 | 第47-48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48-54页 |
·覆岩力学参数 | 第48-49页 |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0-54页 |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 第54-65页 |
·实验对象 | 第55页 |
·实验目的及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5页 |
·实验模型采用的相似条件及原理 | 第55-57页 |
·模拟实验方法 | 第57-60页 |
·模拟实验数据分析 | 第60-65页 |
·结论 | 第65页 |
·方案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65-67页 |
·开采方案实施的技术要求 | 第66-67页 |
7 结论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8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详细摘要 | 第7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