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8页 |
一.卡尼曼思想的两项杰出成就 | 第18-41页 |
(一) 生平简介 | 第18-19页 |
(二) “启发法和偏倚”思想概括及评述 | 第19-29页 |
1.典型性偏倚 | 第20-24页 |
2.可获得性偏倚 | 第24-26页 |
3.调整和锚定效应 | 第26-29页 |
(三) 卡尼曼预期理论研究 | 第29-41页 |
1.背景及主要思想内容简介 | 第29-38页 |
2.框架效应——对价值函数的证明 | 第38-41页 |
二、卡尼曼思想的渊源 | 第41-56页 |
(一) 卡尼曼思想的认知科学基础概述 | 第41-47页 |
1.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 第41-43页 |
2.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 第43-47页 |
(二) 卡尼曼思想演变背景 | 第47-56页 |
1.理性人假定的演变 | 第47-51页 |
2.有限理性假定的演变 | 第51-56页 |
三.卡尼曼思想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及其挑战 | 第56-62页 |
(一) 卡尼曼思想研究视角和方法 | 第56-58页 |
1.研究视角和方法论 | 第56-57页 |
2.以现实的行为主体为研究对象 | 第57页 |
3.以认知科学和心理学为研究视角 | 第57-58页 |
4.内容丰富涵盖不同类型 | 第58页 |
(二) 卡尼曼思想哲学意义 | 第58-61页 |
1.对“理性人”假设的挑战 | 第59页 |
2.对“理性人”一致性偏好的挑战 | 第59-60页 |
3.对“理性人”简单化理解的挑战 | 第60-61页 |
(三) 卡尼曼思想方法论意义——对传统经济方法论挑战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