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3页 |
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3页 |
(一) 关于朱熹理欲思想的研究综述 | 第6-10页 |
(二) 本文的理论框架 | 第10-13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3-22页 |
(一) 理气化育万物的宇宙观 | 第13-14页 |
(二) 天人贯通的人伦体系 | 第14-22页 |
二、价值意蕴 | 第22-28页 |
(一) 理性与欲求 | 第22-24页 |
(二) 义与利 | 第24-25页 |
(三) 公与私 | 第25-28页 |
三、修养途径 | 第28-32页 |
(一) 居敬诚意 | 第28-29页 |
(二) 格物明理 | 第29-31页 |
(三) 克己去欲 | 第31-32页 |
四、影响及评价 | 第32-40页 |
(一) 朱熹理学与传统儒学一脉相承 | 第32-33页 |
(二) 朱熹理欲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三) 朱熹理欲思想对主体的影响 | 第35-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3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