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汤化裁从“化”论治“消渴”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一:“消渴”病的发病及治疗现状 | 第9-17页 |
| 1 “消渴”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 第9-10页 |
| 2 “消渴”的现代医学分类及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 3 “消渴”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第11-14页 |
| 4 “消渴”病的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第14-17页 |
| 文献综述二:“消渴”病的中医沿革及治疗现状 | 第17-23页 |
| 1 消渴的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 2 《金匮要略》对于“消渴”的论述及贡献 | 第18-20页 |
| 3 今人所从之“三消”立论 | 第20-21页 |
| 4 其他治疗立论 | 第21-23页 |
| 前言 | 第23-25页 |
| 理论研究:从“化”论治“消渴”的诠释 | 第25-29页 |
| 1 “三消”立论之外之由“化”探讨 | 第25页 |
| 2 “化”有余补“不足” | 第25-26页 |
| 3 《内经》之“化”非独“脾胃”更兼“五脏” | 第26-27页 |
| 4 《金匮要略》文蛤剂承《内经》之“化” | 第27-29页 |
| 临床研究:文蛤汤化裁从“化”论治“消渴” | 第29-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 1 资料来源 | 第29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9页 |
| 3 入选与排除标准 | 第29页 |
| 4 方法 | 第29-30页 |
| 5 观察指标 | 第30-31页 |
| 6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第31页 |
| 7 统计学处理 | 第31-33页 |
| 结果 | 第33-41页 |
| 1 病例分布与可比性分析 | 第33-34页 |
| 2 症状控制 | 第34-36页 |
| ·症状积分 | 第34-35页 |
| ·部分单项症状积分变化 | 第35-36页 |
| 3 血糖控制 | 第36-38页 |
| 4 血脂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 5 疾病疗效 | 第39-40页 |
| 6 安全性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7页 |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