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页 |
| ·小型化微带天线宽带多频技术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 第8页 |
| ·小型化微带天线宽带多频技术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 | 第8-10页 |
| ·本人所作工作及主要贡献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微带天线的相关理论 | 第11-22页 |
| ·微带谐振器的辐射机制 | 第11-12页 |
| ·矩形微带天线的传输线模型 | 第12-16页 |
|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中的一些参数设定 | 第16-19页 |
| ·单元宽度 | 第16页 |
| ·单元长度 | 第16-17页 |
| ·辐射电阻品质因数和损耗 | 第17-18页 |
| ·带宽 | 第18页 |
| ·方向性系数和增益 | 第18页 |
| ·波瓣宽度 | 第18-19页 |
| ·实际微带天线的设计考虑 | 第19-22页 |
| ·极化 | 第19-20页 |
| ·微带天线的双频工作或频率离散工作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微带天线宽带技术 | 第22-30页 |
| ·使用多个谐振单元 | 第22-24页 |
| ·U型缝隙贴片天线 | 第24-25页 |
| ·E型贴片天线 | 第25-26页 |
| ·三维V 型贴片天线 | 第26-28页 |
| ·加载integrated reactive贴片天线 | 第28-29页 |
| ·改进同轴馈电方式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双频技术 | 第30-42页 |
| ·缝隙加载的bow-tie 状贴片微带天线 | 第30-32页 |
| ·短路针加载双频贴片天线 | 第32-34页 |
| ·十字形缝隙双频正交极化矩形贴片天线 | 第34-35页 |
| ·偏心宽缝隙加载双频贴片天线 | 第35-37页 |
| ·双频或多频PIFA(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 第37-42页 |
| ·J缝隙宽带双频PIFA | 第37-38页 |
| ·接地板加载缝隙 PIFA | 第38-39页 |
| ·超薄PIFA 的设计 | 第39-42页 |
| 第五章 小天线的设计于仿真 | 第42-58页 |
| ·仿真软件IE3D 简介 | 第42-43页 |
| ·L 缝隙双频 PIFA 的设计及仿真 | 第43-50页 |
| ·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43页 |
| ·设计方案 | 第43-44页 |
| ·单元长度 | 第44页 |
| ·单元宽度 | 第44页 |
| ·增加短路片 | 第44页 |
| ·L 缝隙加载 | 第44-45页 |
| ·L 缝隙对天线工作频点的影响 | 第45-46页 |
| ·短路片位置和大小对天线的影响 | 第46-47页 |
| ·L 状接地板对天线匹配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天线的最后尺寸以及仿真结果 | 第48-50页 |
| ·E 型双频贴片天线 | 第50-54页 |
| ·E 型贴片设计 | 第50-51页 |
| ·天线优化结果 | 第51-54页 |
| ·新颖结构的 PIFA 设计 | 第54-58页 |
| ·设计天线的平面尺寸 | 第54-55页 |
| ·设计 PIFA 结构 | 第55-56页 |
| ·折叠短路面 | 第56页 |
| ·改进折叠短路面 | 第56页 |
| ·天线的方向图和其他参数 | 第56-58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8-6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58-59页 |
| ·对以后工作的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