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Escherichia coli K12 tkt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Zymomonas mobilis CP4中的表达

前言第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8页
 1.1 磷酸戊糖途径及转酮醇酶的研究第9-22页
  1.1.1 磷酸戊糖途径的发现第9页
  1.1.2 磷酸戊糖途径的功能第9-10页
  1.1.3 转酮醇酶的发现第10-11页
  1.1.4 转酮醇酶在生物代谢中的作用第11-12页
  1.1.5 转酮醇酶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的作用第12页
  1.1.6 转酮醇酶营养缺陷型第12-13页
  1.1.7 转酮醇酶的特性和保守序列第13-15页
  1.1.8 影响转酮醇酶活力的因素第15-16页
  1.1.9 E.coli转酮醇酶活力测定方法第16-21页
  1.1.10 转酮醇酶的工业应用第21-22页
 1.2 转酮醇酶基因的研究第22-25页
  1.2.1 转酮醇酶基因的研究第22-23页
  1.2.2 转酮醇酶基因的基因工程研究第23-25页
 1.3 Z.mobilis CP4 基因及其调控研究第25-27页
  1.3.1 Z.mobilis的简介第25页
  1.3.2 Z.mobilis糖代谢基因及其调控研究第25-27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7-28页
  1.4.1 研究目的第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页
  1.4.3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45页
 2.1 实验材料第28-35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28-29页
  2.1.2 主要试剂第29-30页
  2.1.3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的配方第30-33页
  2.1.4 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第33页
  2.1.5 酶活测定试剂第33-34页
  2.1.6 PCR 反应用引物第34页
  2.1.7 主要设备及仪器第34-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45页
  2.2.1 菌株的培养第35-36页
  2.2.2 转酮醇酶营养缺陷型的构建第36页
  2.2.3 粗酶液(无细胞提取液)的制备与存储第36-37页
  2.2.4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37页
  2.2.5 转酮醇酶活力测定第37-39页
  2.2.6 PCR 反应第39-41页
  2.2.7 酶切反应第41页
  2.2.8 电泳分析第41页
  2.2.9 核酸共沉剂回收DNA 片段第41页
  2.2.10 目的条带的回收第41页
  2.2.11 连接反应第41-42页
  2.2.1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42-43页
  2.2.13 质粒的小量提取第43-45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64页
 3.1 紫外诱变和转酮醇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第45-47页
  3.1.1 紫外诱变和转酮醇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第45-46页
  3.1.2 转酮醇酶营养缺陷型疑似株的酶活测定第46-47页
 3.2 E.coli K12 tktA 基因的克隆第47-52页
  3.2.1 PCR 反应克隆 E.coli K12 tktA 基因(携带自身启动子)第47-49页
  3.2.2 pUC19-tktA 的构建第49-52页
 3.3 E.coli K12 tktA 基因在Z. mobilis CP4 中的表达第52-64页
  3.3.1 pZB1-tktA 的构建第52-53页
  3.3.2 pZB1-Peno-tktA 的构建第53-60页
  3.3.3 tktA 和Peno -tktA 在Z. mobilis CP4 中的表达第60-62页
  3.3.4 基因表达对细胞生长影响的初步观察第62-64页
第四章 结论第64-65页
 4.1 结论第64页
 4.2 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附录一:PCR 产物1物理图谱第72-73页
附录二:pUC19 物理图谱第73-74页
附录三:pUC19-tktA 物理图谱及其酶切电泳模拟图第74-75页
附录四:pUC19-tktA 测序结果第75-78页
附录五:pZB1 物理图谱第78-79页
附录六:pZB1-tktA 物理图谱及其酶切电泳模拟图第79-80页
附录七:PCR 产物5物理图谱第80-81页
附录八:pUC19-Peno-tktA 物理图谱及其酶切电泳模拟图第81-82页
附录九:Peno-tktA 测序结果第82-85页
附录十:pZB1-Peno-tktA 物理图谱及其酶切电泳模拟图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酸蚀蚓孔效应的酸压滤失模型及应用
下一篇:钛及钛合金在三种介质下的微动腐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