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 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工具 | 第11-27页 |
2.1 分工理论 | 第11-16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1-13页 |
2.1.2 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 第13-16页 |
2.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6-21页 |
2.2.1 交易 | 第16页 |
2.2.2 “交易费用”概念 | 第16-19页 |
2.2.3 交易费用理论的前提假设 | 第19页 |
2.2.4 产权、制度与交易费用 | 第19-20页 |
2.2.5 组织规模与交易费用 | 第20-21页 |
2.2.6 组织一体化与交易费用 | 第21页 |
2.3 交易的实施成本 | 第21-27页 |
2.3.1 信息成本 | 第21-24页 |
2.3.2 谈判及签订契约的成本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晨诱因 | 第27-40页 |
3.1 市场前提与需求诱因 | 第27-33页 |
3.1.1 市场开放与价格形成 | 第27页 |
3.1.2 经济发展与市场规模扩张 | 第27-28页 |
3.1.3 农产品、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 | 第28-29页 |
3.1.4 产业链延伸与农户有限理性——利益均衡博弈 | 第29-33页 |
3.2 制度缺陷与制度供给 | 第33-37页 |
3.2.1 制度缺陷——对双层农业经营体制的讨论 | 第33-36页 |
3.2.2 制度供给——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第36-37页 |
3.3 交易费用的增加与节约 | 第37-40页 |
3.3.1 交易费用的增加——农业中的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 | 第37-38页 |
3.3.2 交易费用的节约——农业生产正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界定 | 第40-66页 |
4.1 概念界定 | 第40-44页 |
4.1.1 合作经济组织 | 第40-42页 |
4.1.2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42-44页 |
4.2 传统农业合作社的组织原则 | 第44-48页 |
4.3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 | 第48-50页 |
4.3.1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相对弱势群体的联合 | 第48页 |
4.3.2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强调“以人为本”的人的联合 | 第48页 |
4.3.3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强调民主参与和控制 | 第48-49页 |
4.3.4 对外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对内强调非盈利性 | 第49-50页 |
4.4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 第50-57页 |
4.4.1 市场竞争需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50-51页 |
4.4.2 农民小生产与全国大市场的联结需要农业合作经济 | 第51-53页 |
4.4.3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农业合作经济 | 第53-55页 |
4.4.4 合作融资:“三农”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 | 第55-56页 |
4.4.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合作经济组织这一载体 | 第56-57页 |
4.5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区别 | 第57-59页 |
4.6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以前合作化运动的区别 | 第59-61页 |
4.7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划分 | 第61-66页 |
4.7.1 根据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业务范围的不同来划分 | 第61-63页 |
4.7.2 根据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方式划分 | 第63页 |
4.7.3 根据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完善状况划分 | 第63-64页 |
4.7.4 其他分类方式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分析 | 第66-100页 |
5.1 遵循交易成本逻辑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66-71页 |
5.1.1 农业中的交易成本问题 | 第66-69页 |
5.1.2 各种经济组织的制度运行成本比较 | 第69-71页 |
5.2 农业家庭经营的交易费用探讨 | 第71-75页 |
5.2.1 农业产业组织与交易费用的节约 | 第71-74页 |
5.2.2 农户家庭经营与产业化经营的外部交易费用比较分析 | 第74-75页 |
5.3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75-78页 |
5.3.1 合作经济收益分配关系的特征 | 第75-76页 |
5.3.2 农业合作经济的收益分配关系 | 第76-78页 |
5.4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特征 | 第78-88页 |
5.4.1 组织类型分布的区域特征 | 第79页 |
5.4.2 组织类型分布的产业特征 | 第79-80页 |
5.4.3 组织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征 | 第80-81页 |
5.4.4 对农业产业化组织类型的简单描述 | 第81-88页 |
5.5 商品契约还是要素契约?——以云南元谋县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例 | 第88-100页 |
5.5.1 元谋林峰脱水蔬菜生产协会的发展模式 | 第88-91页 |
5.5.2 公司与农户间的契约稳定性分析 | 第91-100页 |
第六章 云南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 第100-112页 |
6.1 云南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 第100-101页 |
6.1.1 云南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 第100-101页 |
6.1.2 云南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页 |
6.2 云南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01-112页 |
6.2.1 加强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创新 | 第102-103页 |
6.2.2 加大对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优化外部环境 | 第103-104页 |
6.2.3 探索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其健康发展 | 第104-105页 |
6.2.4 政府在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 第105-106页 |
6.2.5 深化农业分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 第106-11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致谢语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