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式钢球磨制粉系统的优化控制
| 第1章 绪论 | 第1-22页 |
| ·概述 | 第13-14页 |
| ·中储式钢球磨制粉系统特点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试验方案及设想 | 第16-19页 |
| ·试验预期结果 | 第19-20页 |
| ·方案选择 | 第20-2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 第2章 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22-36页 |
| ·制粉系统结构特点 | 第22-24页 |
| ·影响制粉系统最佳运行的因素 | 第24-29页 |
| ·影响煤粉细度的因素 | 第25-27页 |
| ·影响磨煤机出力的因素 | 第27-28页 |
| ·影响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 | 第28页 |
| ·磨煤机运行的经济性指标 | 第28-29页 |
| ·仿真模型 | 第29-35页 |
| ·磨煤机出力 | 第30-32页 |
| ·热平衡 | 第32-35页 |
| ·仿真过程 | 第35页 |
| ·安全与故障的仿真分析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控制方法 | 第36-47页 |
| ·先进工业过程控制技术概述 | 第36-40页 |
| ·自适应控制 | 第36页 |
| ·鲁棒控制 | 第36-37页 |
| ·预测控制 | 第37-38页 |
| ·最优控制 | 第38-39页 |
| ·智能控制 | 第39-40页 |
| ·实际采用的控制方法 | 第40-46页 |
| ·简单PID控制器 | 第40-42页 |
| ·串级控制器 | 第42页 |
| ·变参数模糊控制器 | 第42-45页 |
| ·自适应自学习控制器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优化控制方案实现 | 第47-65页 |
| ·影响优化控制的因素 | 第47-49页 |
| ·主设备方面 | 第47页 |
| ·最佳工况与特性方面 | 第47-48页 |
| ·各种扰动影响最佳工况的维持 | 第48页 |
| ·测量信号方面 | 第48-49页 |
| ·人机界面方面 | 第49页 |
| ·制粉系统优化运行的基本条件 | 第49-52页 |
| ·磨煤机的研磨出力最大 | 第49-50页 |
| ·磨煤机的通风出力最佳 | 第50-51页 |
| ·磨煤机的干燥出力足够 | 第51-52页 |
| ·控制原理 | 第52-54页 |
| ·控制方案 | 第54-58页 |
| ·存煤量控制回路 | 第54-55页 |
| ·磨入口负压与磨出口温度控制回路 | 第55-56页 |
| ·通风出力控制回路 | 第56-58页 |
| ·异常情况调节 | 第58页 |
| ·自寻优方案 | 第58-64页 |
| ·自寻优问题 | 第58-60页 |
| ·自寻优方法阐述 | 第60-62页 |
| ·基于历史寻优的实现 | 第62-64页 |
| ·手/自动无扰切换的实现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优化控制结果分析 | 第65-75页 |
| ·人机监控界面 | 第65-66页 |
| ·稳定控制过程 | 第66-68页 |
| ·优化控制过程 | 第68-71页 |
| ·异常控制过程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