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词表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Bt基因 | 第9-10页 |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 第10页 |
·外源凝集素基因 | 第10页 |
·特异性神经毒素 | 第10页 |
·双价或多价抗虫基因 | 第10-11页 |
·结球甘蓝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14-16页 |
·植物材料 | 第14页 |
·细菌材料 | 第14页 |
·部分试剂来源 | 第14-15页 |
·质粒DNA提取液配方 | 第15页 |
·样品DNA提取液配方 | 第15页 |
·培养基 | 第15-16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15页 |
·植物培养基 | 第15-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25页 |
·甘蓝下胚轴对Km敏感性 | 第16页 |
·Cef对甘蓝下胚轴再生的影响 | 第16页 |
·共培养时间与农杆菌浸染 | 第16页 |
·结球甘蓝转化 | 第16-17页 |
·转基因甘蓝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17-23页 |
·T_0代转化植株的检测分析 | 第17-23页 |
·甘蓝转化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 第17-18页 |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18-23页 |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分析 | 第23页 |
·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初步分析 | 第23页 |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初步分析 | 第23页 |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初步分析 | 第23页 |
·转基因植株子一代的遗传分析 | 第23-25页 |
·T_1代群体植株田间Km抗性检测 | 第24页 |
·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的遗传分离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甘蓝下胚轴对KM的敏感性 | 第25页 |
·头孢霉素对结球甘蓝下胚轴再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共培养时间对甘蓝转化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26-27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27-29页 |
·T_0代转化植株的检测分析 | 第27-29页 |
·“牛心”甘蓝抗性植株的PCR检测 | 第27页 |
·“中甘八号“T_0代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27-29页 |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分析 | 第29页 |
·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初步分析 | 第29-31页 |
·T_0代转化植株对小菜蛾的抗性初步分析 | 第29-30页 |
·T_1代转化植株的小菜蛾幼虫抗性初步分析 | 第30-31页 |
·转基因在子一代的遗传分离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7页 |
·转基因植物遗传现象的初步探讨 | 第33页 |
·转基因的表达 | 第33-34页 |
·卡那霉素筛选 | 第34页 |
·抗虫实验 | 第34-35页 |
·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的遗传分离 | 第35页 |
·转抗虫基因蔬菜的安全性评价 | 第35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图版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