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步行街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的出发点-上海弄堂 | 第8-10页 |
| ·研究的内容及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 ·步行街的定义 | 第10页 |
| ·公共空间中交往的定义 | 第10-11页 |
| ·户外活动的分类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关于公共空间和步行街的理论和研究 | 第12-13页 |
| ·与场所有关的理论和实践 | 第13-14页 |
|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用的方式 | 第14-15页 |
| 第2章 弄堂与交往空间 | 第15-34页 |
| ·弄堂简介 | 第15-18页 |
| ·弄堂的定义 | 第15-16页 |
| ·弄堂的简史 | 第16-18页 |
| ·上海弄堂中的公共生活调查 | 第18-25页 |
|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18页 |
| ·调查表设计的目的 | 第18页 |
| ·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 第18-25页 |
| ·弄堂的物质特征对于交往的意义 | 第25-30页 |
| ·弄堂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26-28页 |
| ·弄堂的尺度特征 | 第28-30页 |
| ·弄堂居民的社会结构与物质结构的相互作用 | 第30-31页 |
| ·从弄堂里走出来——弄堂的启示 | 第31-34页 |
| 第3章 步行街的空间交往 | 第34-57页 |
| ·步行街简介 | 第34-37页 |
| ·步行街的定义 | 第34页 |
| ·国外步行街发展简史 | 第34-36页 |
| ·步行街设计的意义 | 第36-37页 |
| ·上海的步行街发展及分类 | 第37-40页 |
| ·上海步行街的分类 | 第37-39页 |
| ·上海的三类步行街与弄堂的联系 | 第39-40页 |
| ·上海步行街上的公共生活调查 | 第40-48页 |
| ·调查的对象 | 第40-41页 |
| ·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目的 | 第41页 |
| ·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 第41-48页 |
| ·上海步行街的物质特征对于交往的意义 | 第48-54页 |
| ·上海步行街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48-50页 |
| ·上海步行街的尺度特征 | 第50-51页 |
| ·上海步行街的细部设计 | 第51-53页 |
| ·上海商业、休闲步行街存在的不足 | 第53-54页 |
| ·上海步行街的物质特征与弄堂的联系 | 第54-57页 |
| 第4章 交往空间在步行街的实现 | 第57-63页 |
| ·未来步行街发展的整体趋势 | 第57-58页 |
| ·居民小区设计向弄堂借鉴的尝试 | 第58-60页 |
| ·对未来生活性步行街的构想 | 第60-61页 |
| ·生活性步行街是弄堂“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 附录B | 第70-80页 |
| B. 1 上海弄堂公共交往情况调查 | 第70-75页 |
| B. 2 上海步行街公共交往情况调查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