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PIV流场测试技术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 ·MICROPIV的发展历史 | 第8-9页 |
| ·微流动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影响微流体流动的主要因素 | 第11-13页 |
| ·尺度效应 | 第11页 |
| ·表面力 | 第11-12页 |
| ·气泡 | 第12-13页 |
| ·相对表面粗糙度 | 第13页 |
| ·流体极性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 ·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15-19页 |
| 第2章 MICROPIV算法研究 | 第19-33页 |
| ·互相关分析技术 | 第20-23页 |
| ·相关函数 | 第20页 |
| ·连续域互相关函数 | 第20-22页 |
| ·离散域互相关函数 | 第22-23页 |
| ·MICROPIV图像诊断方法 | 第23-24页 |
| ·算法原理 | 第24-28页 |
| ·运动估值 | 第24-25页 |
| ·基本算法 | 第25-26页 |
| ·改进的快速算法 | 第26-28页 |
| ·亚像素拟合 | 第28页 |
| ·算法实现 | 第28-31页 |
| ·流函数,涡量场的计算原理 | 第31-33页 |
| 第3章 MICROPIV实验设备与装置 | 第33-48页 |
| ·MICROPIV实验设备 | 第33-40页 |
| ·图像采集设备 | 第33-34页 |
| ·显微设备 | 第34-35页 |
| ·显微摄影原理 | 第35-36页 |
| ·具体的实验经过及相关知识 | 第36-40页 |
| ·MICROPIV图像分析软件的开发 | 第40-48页 |
| ·软件基本原理说明 | 第40页 |
| ·图像分析软件设计框图 | 第40-41页 |
| ·系统功能简介 | 第41-48页 |
| 第4章 微流场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48-58页 |
| ·模型1--边界层观测 | 第48-51页 |
| ·模型2--剪切流动观测 | 第51-54页 |
| ·模型3--微型流道观测 | 第54-57页 |
| ·试验的测量精度和误差分析 | 第57页 |
| ·说明 | 第57-5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工作和论文发表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