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22页 |
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分子标记在棉花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系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20-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外露柱头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2-23页 |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组DNA | 第23-24页 |
·转化后代的选育 | 第24页 |
·柱头外露性状稳定性检测 | 第24页 |
·抗虫性鉴定 | 第24页 |
·RAPD的PCR扩增、检测及分析 | 第24-25页 |
·ITS的PCR扩增、检测及测序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1 花粉管通道法外露柱头性状的转化 | 第26页 |
2 供体、受体和转化体棉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26-31页 |
·柱头外露性状的鉴定 | 第26-29页 |
·转化体棉抗虫性鉴定 | 第29-30页 |
·转化体棉的植株形态特征 | 第30页 |
·转化体与供体、受体产量性状的比较 | 第30-31页 |
3 转化体棉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规律 | 第31页 |
4 供体、受体与转化体棉的RAPD分析 | 第31-40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33页 |
·RAPD分析 | 第33-40页 |
5 供体、受体和转化体棉的ITS及5.8 S rDNA分析 | 第40-44页 |
·PCR扩增及测序 | 第40-41页 |
·ITS和5.8 S rDNA的序列分析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51页 |
1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率 | 第44页 |
2 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受体的验证 | 第44-46页 |
3 棉花柱头外露性状遗传规律 | 第46-47页 |
4 外源基因整合的RAPD分析 | 第47-48页 |
5 棉花rDNA序列的同步进化 | 第48-49页 |
6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系的应用研究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缩略语表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