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航空子母弹二次抛撒系统结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
| 1 绪论 | 第1-21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子母航弹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一次抛撒与二次抛撒 | 第14-15页 |
| ·时序抛撒技术 | 第15页 |
| ·抛撒技术综述 | 第15-1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1页 |
| ·抛撒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试验研究 | 第18-19页 |
| ·抛撒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 2 抛撒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1-27页 |
| ·研究目标及技术指标 | 第21-22页 |
| ·子弹参数 | 第21-22页 |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 ·技术指标 | 第22页 |
| ·抛撒系统结构设计方案 | 第22-27页 |
| ·第一抛撒系统结构设计 | 第23-25页 |
| ·第二抛撒系统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 3 抛撒系统试验研究 | 第27-31页 |
| ·第一抛撒系统单舱段抛撤试验 | 第27-31页 |
| ·试验装置与器材 | 第27-28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4 抛撒过程内弹道数理模型 | 第31-47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第一次囊式抛撒内弹道模型 | 第31-38页 |
| ·抛撒过程的物理描述 | 第31页 |
| ·基本假设 | 第31-32页 |
| ·抛撒过程各时期的划分 | 第32页 |
| ·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 ·第一次抛撤过程内弹道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 ·第二次中心爆管抛撒内弹道模型 | 第38-41页 |
| ·空抛过程的物理描述 | 第38页 |
| ·中心管抛撒各时期的划分 | 第38-39页 |
| ·基本假设 | 第39页 |
| ·数学模型 | 第39-41页 |
| ·第二次抛撒的内弹道设计 | 第41-47页 |
| ·中心炸管的设计结构 | 第41-42页 |
| ·装药设计 | 第42-47页 |
| 5 抛撒过程外弹道数理模型 | 第47-67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外弹道6D抛撒模型 | 第47-54页 |
| ·坐标系 | 第47-49页 |
| ·受力分析 | 第49-51页 |
| ·外弹道方程 | 第51-54页 |
| ·抛撒过程外弹道质点弹道模型 | 第54-58页 |
| ·基本假设 | 第54-55页 |
| ·作用在弹丸上的力 | 第55页 |
| ·数学模型 | 第55-57页 |
| ·第一抛撒外弹道的初始条件 | 第57-58页 |
| ·第二抛撒外弹道的初始条件 | 第58页 |
| ·验证外弹道模型 | 第58-59页 |
| ·抛撒时序设计 | 第59-61页 |
| ·定时引信时间对抛撒的影响 | 第61页 |
| ·母弹偏角对抛撒的影响 | 第61-63页 |
| ·母弹抛撒高度对抛撒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最佳抛射条件的选择 | 第64-67页 |
| 6 结论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