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RP到AMES-论中国西南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工程系统建设
1.前言 | 第1-10页 |
2.业务状况 | 第10-24页 |
·组织机构及职责 | 第10-11页 |
·飞机维修基地业务 | 第11-16页 |
·业务流程总体概貌 | 第11页 |
·子业务描述 | 第11-16页 |
·生产系统 | 第12-13页 |
·技术系统 | 第13-14页 |
·质保(质量保证)系统 | 第14-15页 |
·设备保障 | 第15页 |
·车间 | 第15-16页 |
·航材业务 | 第16-21页 |
·业务流程总体概貌 | 第16-17页 |
·子业务描述 | 第17-21页 |
·航材计划 | 第18页 |
·报关运输 | 第18-19页 |
·仓库管理 | 第19-20页 |
·财务管理 | 第20-21页 |
·业务部门计算机应用现状 | 第21-22页 |
·飞机维修基地计算机应用 | 第21页 |
·航材计算机应用 | 第21-22页 |
·主要问题 | 第22-24页 |
·信息交流不畅 | 第22页 |
·生产计划难度大 | 第22页 |
·工程立法执行度差 | 第22-23页 |
·航材资金管理手段落后 | 第23页 |
·周转件控制不力 | 第23-24页 |
3.目标需求分析 | 第24-37页 |
·飞机维修工程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 第24-25页 |
·飞机维修工程系统问题域 | 第25-26页 |
·功能需求描述 | 第26-37页 |
·工程技术管理 | 第26-27页 |
·制订维修方案 | 第26页 |
·处理服务通告(SB)和服务信函(SL) | 第26页 |
·处理中国适航指令(CAD) | 第26页 |
·编写工程指令 | 第26-27页 |
·技术资料管理 | 第27页 |
·管理维修手册和技术资料 | 第27页 |
·管理服务通告和服务信函 | 第27页 |
·生产计划和准备 | 第27-30页 |
·制订定检计划 | 第27-29页 |
·航班编排 | 第29页 |
·生产准备 | 第29-30页 |
·生成生产指令 | 第30页 |
·生产控制和统计 | 第30-32页 |
·工卡管理 | 第30页 |
·内场生产计划的监控 | 第30页 |
·信息收集和记录 | 第30-31页 |
·成本控制 | 第31-32页 |
·质量管理 | 第32-33页 |
·质管标准处理 | 第32页 |
·人员管理 | 第32页 |
·质量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监控项目管理 | 第33-34页 |
·发动机管理 | 第33页 |
·附件管理 | 第33页 |
·故障管理 | 第33页 |
·可靠性管理 | 第33-34页 |
·设备保障和生产执行 | 第34页 |
·计量管理 | 第34页 |
·设备管理 | 第34页 |
·生产执行 | 第34页 |
·航材管理 | 第34-37页 |
·计划订货管理 | 第34-35页 |
·计划送修管理 | 第35页 |
·航材的提运报关管理 | 第35页 |
·航材的发运报关管理 | 第35页 |
·航材的仓库管理 | 第35页 |
·航材资金管理 | 第35-37页 |
4.系统选型 | 第37-45页 |
·对未来系统的要求 | 第37页 |
·选用ERP系统的原因 | 第37-38页 |
·ERP产品和支持公司的选择 | 第38-40页 |
·我们的选择 | 第40-45页 |
5.ERP系统介绍 | 第45-51页 |
·ERP产生的背景 | 第45页 |
·ERP的发展过程 | 第45-47页 |
·ERP的概念及特点 | 第47-49页 |
·ERP的现状 | 第49-51页 |
6.系统实施 | 第51-67页 |
·业务整合 | 第51-53页 |
·实施方法 | 第53-59页 |
·概述 | 第53页 |
·项目进程 | 第53-55页 |
·项目管理 | 第55-58页 |
·系统实施的阶段划分 | 第58-59页 |
·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 第59-66页 |
·业务流程重组 | 第59页 |
·系统功能客户化 | 第59-62页 |
·概述 | 第59-60页 |
·供应商评估 | 第60-62页 |
·财务管理部分的实施问题 | 第62-64页 |
·系统实施中的技术保障措施 | 第64-65页 |
·原系统与现有系统的接口 | 第65-66页 |
·已运行的主要功能模块 | 第66-67页 |
7.技术环境 | 第67-70页 |
·主机系统方案 | 第67-68页 |
·网络系统方案 | 第68-70页 |
8.业务改进 | 第70-72页 |
9.总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声明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