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烃源岩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16页
 1-1 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3页
 1-3 生烃动力学的应用第13-14页
  1-3-1 生烃率计算第13页
  1-3-2 生烃量计算第13-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4-1 滨北地区生烃的地质条件第14页
  1-4-2 滨北地区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的标定第14页
  1-4-3 生烃动力学参数的应用第14页
 1-5 主要研究成果第14-16页
第二章 滨北地区烃源岩的生烃条件第16-33页
 2-1 滨北中浅层的源岩分布第16-19页
  2-1-1 青一段的泥岩及暗色泥岩发育情况第16页
  2-1-2 青二、三段泥岩及暗色泥岩发育情况第16-17页
  2-1-3 嫩一段泥岩及暗色泥岩发育情况第17-18页
  2-1-4 嫩二段泥岩及暗色泥岩发育情况第18-19页
 2-2 滨北中浅层的源岩有机质丰度第19-25页
  2-2-1 有机碳及其分布第19-21页
  2-2-2 氯仿沥青“A”的分布第21-24页
  2-2-3 成烃潜量分布特征第24-25页
 2-3 滨北中浅层的源岩有机质类型第25-30页
  2-3-1 滨北源岩有机质的元素组成第26页
  2-3-2 氢指数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第26-30页
 2-4 滨北中浅层的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第30-33页
  2-4-1 镜质体反射率及成烃转化率垂向变化特征第30-31页
  2-4-2 成熟源岩分布第31-33页
第三章 滨北地区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生烃规律第33-50页
 3-1 滨北中浅层源岩的样品与试验第33-35页
  3-1-1 试验样品第33-34页
  3-1-2 试验方法及装置第34-35页
 3-2 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参数确定第35-42页
  3-2-1 化学动力学模型第35-37页
  3-2-2 化学动力学参数的标定方法及其标定结果第37-42页
 3-3 滨北地区烃源岩的生烃规律第42-50页
  3-3-1 滨北中浅层源岩的生油气史第42-43页
  3-3-2 各地区现今生油、生气剖面第43-50页
第四章 滨北地区中浅层烃源岩的生排量计算第50-60页
 4-1 源岩中有机质原始生烃潜量及丰度恢复第50-52页
 4-2 生、排烃强度及生、排烃量的计算方法第52-53页
 4-3 不同源岩层于不同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第53-54页
 4-4 生、排烃量的计算结果第54-60页
第五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滨城区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
下一篇:企业财务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