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 论 | 第12-32页 |
| ·微孔材料概述 | 第12-13页 |
| ·微孔材料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 ·微孔材料种类 | 第14-15页 |
| ·微孔材料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 ·相转化法 | 第15-16页 |
| ·非相转化法 | 第16-17页 |
| ·微孔材料表征方法 | 第17-27页 |
| ·孔径及孔径分布 | 第17-21页 |
| ·微观结构观测 | 第21页 |
| ·分形几何学应用 | 第21-27页 |
| ·微孔材料加工技术现状 | 第27-29页 |
| ·国外技术现状 | 第27-28页 |
| ·国内技术现状 | 第28-2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9-32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9-30页 |
| ·本论文研究与前人研究不同之处 | 第30-31页 |
|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 2 实验研究 | 第32-37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 ·加工方法 | 第32-35页 |
| ·测试方法、设备及所测微孔材料表征参数 | 第35-37页 |
| ·孔径分布 | 第35页 |
| ·孔隙率 | 第35页 |
| ·电镜观测微孔结构 | 第35页 |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35页 |
| ·万能拉力机 | 第35-36页 |
| ·热重分析 | 第36页 |
| ·接触角 | 第36页 |
| ·相差显微镜 | 第36-37页 |
| 3 微孔材料加工方法及工艺 | 第37-51页 |
| ·热致相分离法理论研究 | 第37-43页 |
| ·二元体系溶解及相分离热力学 | 第37-41页 |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蜡油二元体系平衡相图 | 第41-43页 |
| ·热拉伸的影响 | 第43-50页 |
| ·拉伸法对热致相分离法的辅助加工作用 | 第43-45页 |
| ·加入添加剂后应力-应变曲线变化 | 第45-49页 |
| ·应用到拉伸辅助加工中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4 微孔材料改性 | 第51-70页 |
| ·白炭黑的共混改性 | 第51-58页 |
| ·白炭黑表面处理机理 | 第51-54页 |
| ·SiO2-PE体系界面结构 | 第54-57页 |
| ·共混处理方法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58页 |
| ·微孔结构改善 | 第58-64页 |
| ·聚合物结晶理论 | 第59-60页 |
| ·结构改善方法 | 第60-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 ·微孔材料亲水性能的改善 | 第64-69页 |
| ·亲水改性方法 | 第64-65页 |
| ·性能测试 | 第65-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5 成型工艺-微孔结构-使用性能的关系 | 第70-82页 |
| ·成型加工工艺对微孔结构的影响 | 第70-75页 |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 | 第70-71页 |
| ·白炭黑颗粒的粒径 | 第71-72页 |
| ·物料配比 | 第72-73页 |
| ·成型工艺参数 | 第73-75页 |
| ·加工温度 | 第73页 |
| ·螺杆转速 | 第73页 |
| ·冷却速率 | 第73-75页 |
| ·微孔结构形态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 第75-78页 |
| ·微孔材料结构形态 | 第75-77页 |
| ·微孔结构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 ·使用性能评估比较 | 第78-80页 |
| ·成型工艺-微观结构-使用性能之间联系 | 第80-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6 全文总结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