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 | 第13-23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第13-15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 | 第14-15页 |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 第15页 |
第二节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 | 第15-21页 |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文化传承 | 第15-16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教育 | 第16-18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区别 | 第18-21页 |
第三节“非遗”高校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第21-23页 |
一、“非遗”高校传承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二、“非遗”高校传承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云南省高校“非遗”进校园的现状调查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各高校“非遗”传承课程概况 | 第23-25页 |
一、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 第23-25页 |
二、云南地区其他高校“非遗”课程情况 | 第25页 |
第二节 舞蹈“非遗”进校园的影响度调查 | 第25-28页 |
一、受教育学生的影响度情况 | 第26-27页 |
二、授课艺人的影响度情况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一、教学环节问题 | 第28-30页 |
二、学习环节问题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课程的建设构想 | 第31-48页 |
第一节 开设《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一、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弘扬民族先进文化 | 第32页 |
二、树立多元文化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第32-33页 |
三、建设本土特色课程,探索本土特色教材 | 第33页 |
第二节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课程的特征 | 第33-35页 |
一、传承性特征 | 第33-34页 |
二、文化性特征 | 第34页 |
三、地域性特征 | 第34-35页 |
四、研究性特征 | 第35页 |
第三节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课程的设计 | 第35-41页 |
一、课程目标 | 第35-36页 |
二、课程内容 | 第36-40页 |
三、课程计划 | 第40-41页 |
第四节《云南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教学》课程的教学 | 第41-48页 |
一、民间艺人进校园 | 第42-44页 |
二、拓展教学空间,延伸课堂教学 | 第44-45页 |
三、教学创新实践 | 第45-46页 |
四、评价考核方式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一 | 第51-52页 |
附录二 | 第52-53页 |
附录三 | 第53-54页 |
附录四 | 第54-55页 |
附录五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