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波斯婆婆纳的分布、危害及防除现状 | 第13-14页 |
·真菌除草剂的生产、剂型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杂草生物防治和真菌除草剂 | 第14-15页 |
·真菌除草剂的生产 | 第15-17页 |
·真菌除草剂研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通过应用技术增强真菌除草剂的生防潜力 | 第18-23页 |
·展望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胶孢炭疽菌QZ-97a分生孢子大批量生产工艺的研究 | 第25-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供试菌种 | 第25页 |
·生产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液体培养方法与生长测定 | 第26页 |
·固体培养方法 | 第26页 |
·固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26页 |
·固体培养基水分含量的确定 | 第26页 |
·发酵周期对培养基产孢的影响 | 第26页 |
·波斯婆婆纳对培养基产孢的影响 | 第26-27页 |
·PH对固体培养基产孢的影响 | 第27页 |
·液体接种量对固体培养基产孢的影响 | 第27页 |
·光照方式对固体培养基产孢的影响 | 第27页 |
·培养雾期对固体培养基产孢的影响 | 第27页 |
·固体培养产孢量测定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第三章 胶孢炭疽菌QZ-97a分生孢子制剂货架期及对温度耐受力的研究 | 第35-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孢子粉的贮藏方式 | 第35页 |
·孢子粉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分生孢子活力的表示方法 | 第36页 |
·温度对分生孢子活力的影响 | 第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第四章 几种常用除草剂与胶孢炭疽菌QZ-97a的生物学相容性研究 | 第42-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供试材料 | 第42页 |
·供试除草剂 | 第42页 |
·相容性测定 | 第42页 |
·除草剂生测实验 | 第42-43页 |
·与炭疽菌QZ-97a复配化学除草剂的筛选 | 第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第五章 助剂筛选及使它隆、炭疽菌QZ-97a和助剂混用防除波斯婆婆纳的研究 | 第49-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供试材料 | 第49页 |
·供试除草剂 | 第49页 |
·供试助剂原料 | 第49页 |
·助剂对炭疽菌QZ-97a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49页 |
·助剂对炭疽菌QZ-97a防效的影响 | 第49页 |
·助剂2浓度对炭疽菌QZ-97a防效的影响 | 第49页 |
·孢子浓度对炭疽菌QZ-97a防效的影响 | 第49-50页 |
·保湿时间对菌药助混用致病力的影响 | 第50页 |
·菌药助混用孢子浓度对防效的影响 | 第50页 |
·菌药助混用助剂浓度对防效的影响 | 第50页 |
·菌药助混用中使它隆浓度对防效的影响 | 第50-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第六章 胶孢炭疽菌QZ-97a致病力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58-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供试材料 | 第58页 |
·孢子悬浮液配制 | 第58页 |
·离体叶片的准备 | 第58页 |
·接种方法的比较 | 第58-59页 |
·不同浓度接种实验 | 第59页 |
·不同光照时间实验 | 第59页 |
·检测分级标准 | 第59页 |
·波斯婆婆纳对菌株QZ-97a生长的影响 | 第59-60页 |
·数据分析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全文讨论与结论 | 第63-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