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恢复系选育的轮回选择法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16页 |
·构建轮回选择群体的原始亲本 | 第10页 |
·轮选群体的构建及选择 | 第10-12页 |
·基础群体的创建 | 第10-11页 |
·轮回群体的选择 | 第11页 |
·轮回选择的技术路线 | 第11页 |
·不育株和可育株的选择方法 | 第11-12页 |
·获得恢复系纯系并配组 | 第12页 |
·比较试验 | 第12-13页 |
·性状考查 | 第13-15页 |
·不同轮次H和B群体的性状考查 | 第13页 |
·获得恢复系、原始亲本和杂交种的性状考查 | 第13-15页 |
·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6-40页 |
·不同轮次H群体的主要性状分析 | 第16-23页 |
·不同轮次H群体中不育株比例 | 第16-17页 |
·不同轮次H群体生育期 | 第17页 |
·不同轮次H群体株高 | 第17-19页 |
·不同轮次H群体经济产量 | 第19-20页 |
·不同轮次H群体外观品质 | 第20-23页 |
·不同轮次B群体的主要性状分析 | 第23-27页 |
·获得恢复系和原始亲本的主要性状分析 | 第27-33页 |
·获得恢复系和原始亲本生育期和株高 | 第27-28页 |
·获得恢复系和原始亲本经济性状 | 第28-30页 |
·获得恢复系加工及外观品质 | 第30页 |
·获得恢复系食味品质 | 第30-33页 |
·杂交种的主要性状分析 | 第33-40页 |
·杂交种生育期和株高 | 第33-34页 |
·杂交种经济性状 | 第34-36页 |
·杂交种品质性状 | 第36-40页 |
3 讨论 | 第40-45页 |
·应用野败型质核互作型不育系进行轮回选择的可行性 | 第40-41页 |
·轮回选择的两个关键问题 | 第41-44页 |
·轮选亲本的选配问题 | 第41-43页 |
·轮回群体中的选择问题 | 第43-44页 |
·轮回群体选择极限的问题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