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电力多边交易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电力多边交易基础理论 | 第14-21页 |
| ·交易模式 | 第14-16页 |
| ·自主协商交易模式 | 第14-15页 |
| ·集中撮合交易模式 | 第15-16页 |
| ·两种模式优缺点对比分析 | 第16页 |
| ·交易电价 | 第16-17页 |
| ·确定原则 | 第16-17页 |
| ·购电价格构成 | 第17页 |
| ·辅助服务 | 第17-19页 |
| ·辅助服务种类 | 第17-18页 |
| ·辅助服务交易机制 | 第18-19页 |
| ·交叉补贴 | 第19-20页 |
| ·交叉补贴现状 | 第19页 |
| ·交叉补贴问题解决方案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民族地区电力市场相关问题 | 第21-28页 |
| ·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 | 第21-23页 |
|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 第21-22页 |
|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情况 | 第22-23页 |
| ·民族地区电力发展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 ·民族地区电力发展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 ·民族地区电力市场的特殊性 | 第24页 |
| ·民族地区电力相关政策法规 | 第24-26页 |
| ·内蒙古相关政策法规 | 第24-25页 |
| ·宁夏相关政策法规 | 第25页 |
| ·广西相关政策法规 | 第25-26页 |
| ·新疆相关政策法规 | 第26页 |
| ·民族地区推行电力多边交易的优势与问题 | 第26-27页 |
| ·民族地区推行电力多边交易的优势 | 第26-27页 |
| ·民族地区推行电力多边交易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4章 民族地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设计 | 第28-42页 |
|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 ·指导思想 | 第28页 |
| ·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 ·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 | 第29页 |
| ·总体目标 | 第29页 |
| ·建设内容 | 第29页 |
| ·民族地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框架 | 第29-41页 |
| ·市场成员职责 | 第29-31页 |
| ·市场准入的条件 | 第31页 |
| ·市场中止、退出与干预 | 第31-33页 |
| ·交易模式 | 第33-34页 |
| ·交易过程管理 | 第34-38页 |
| ·技术支持系统 | 第38-40页 |
| ·组织实施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中朔地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 | 第42-53页 |
| ·中朔地区基本情况 | 第42-47页 |
| ·中朔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第42页 |
| ·中朔地区电力市场的基本环境 | 第42-45页 |
| ·中朔地区传统产业发展状况 | 第45-47页 |
| ·中朔地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主要内容 | 第47-48页 |
| ·中朔地区电力多边交易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47页 |
| ·中朔地区电力多边交易准入条件 | 第47-48页 |
| ·中朔地区市场交易模式 | 第48页 |
| ·中朔地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预期效益分析 | 第48-52页 |
| ·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下发电企业预期效益分析 | 第48-51页 |
| ·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下电网企业预期效益分析 | 第51-52页 |
| ·电力多边交易市场模式下电力用户预期效益分析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