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表现主义基本特征及鲁迅对表现主义的接受过程 | 第8-18页 |
第一节 表现主义基本特征 | 第8-10页 |
第二节 鲁迅对表现主义的接受过程 | 第10-18页 |
第二章 《呐喊》、《彷徨》:表现主义非自觉性散点印痕 | 第18-25页 |
第三章 《野草》:在表现主义的滋润下 | 第25-35页 |
第四章 《故事新编》:表现主义自觉纯熟的运用 | 第35-53页 |
第一节 “故”事“新”编:历史在表现主义这把刀具的解构下 | 第36-42页 |
第二节 艺术思维:陌生化与“间离原则” | 第42-46页 |
第三节 试用表现主义这把异域的矩尺来测量 | 第46-53页 |
第五章 鲁迅、卡夫卡比较论 | 第53-72页 |
第一节 表现主义主题内容 | 第54-62页 |
第二节 表现主义艺术表现方式 | 第62-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注释 | 第74-79页 |
附录一: 参考书目 | 第79-80页 |
附录二: “鲁迅与表现主义”研究论文(专著)目录索引 | 第80页 |
附录三: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80-82页 |
附录四(论文): 穿越东亚与北欧的“呐喊”——鲁迅蒙克比较论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