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7-9页 |
·嵌入式系统软件概述 | 第9页 |
·嵌入式系统软件研究与开发的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的应用背景 | 第10-14页 |
·掌上平台和掌上技术 | 第10-13页 |
·嵌入式Linux的掌上平台 | 第13页 |
·掌上平台与桌面系统的数据同步 | 第13-14页 |
·课题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 第14页 |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QPE环境和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目标 | 第15-23页 |
·QPE掌上应用平台环境 | 第15-19页 |
·Qt-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软件框架 | 第15-16页 |
·QPE掌上应用平台环境 | 第16-18页 |
·本课题掌上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本课题掌上平台的应用软件框架 | 第19页 |
·同步软件的特点和要求 | 第19-22页 |
·主流同步软件现状及比较 | 第19-21页 |
·同步软件的特点和要求 | 第21-22页 |
·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目标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同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23-41页 |
·同步数据对象的确定与要求 | 第23-26页 |
·同步数据对象的定义 | 第23-24页 |
·同步数据对象的标识 | 第24-25页 |
·同步数据对象更新的表示 | 第25-26页 |
·同步数据对象更新的自动识别 | 第26-29页 |
·遍历比较法实现监听 | 第26-28页 |
·基于进程通信实现监听 | 第28-29页 |
·与设备无关的数据通信 | 第29-34页 |
·改进的SLIP数据传输协议 | 第29-31页 |
·帧格式定义 | 第31-32页 |
·基于流水号的应答机制 | 第32-34页 |
·自动侦测端口连线、中断 | 第34页 |
·同步管理器与同步组件 | 第34-38页 |
·组件化设计思想 | 第35-37页 |
·同步管理器 | 第37-38页 |
·应用程序的同步组件 | 第38页 |
·数据同步流程分析 | 第38-41页 |
·同步流程的状态转换 | 第38-39页 |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设计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同步软件的实现技术 | 第41-53页 |
·基于COM的桌面同步组件实现 | 第41-47页 |
·COM技术概述 | 第41-42页 |
·自动化(Automation)对象技术 | 第42-43页 |
·Outlook的对象模型(Object Modal) | 第43-44页 |
·桌面同步组件实现 | 第44-47页 |
·嵌入式LINUX下的同步组件实现 | 第47-50页 |
·使用动态加载的共享组件 | 第47-49页 |
·QCOP-QPE下的进程通信协议 | 第49-50页 |
·其它关键实现技术 | 第50-53页 |
·采用信号量的线程同步 | 第50页 |
·Windows下组件的注册 | 第50-51页 |
·采用影子位图解决屏幕闪烁问题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