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婴儿痉挛症概述 | 第8-9页 |
1.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脑电概述 | 第9-12页 |
1.3 听觉诱发脑电的非线性特性 | 第12-14页 |
1.4 IS在神经信息学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对象和方法 | 第17-25页 |
2.1 实验对象 | 第17页 |
2.2 分析信号(听觉诱发脑电)的获取及处理 | 第17-23页 |
2.2.1 信号的获取 | 第17-18页 |
2.2.2 听觉脑干诱发脑电数据的预处理 | 第18-23页 |
2.3 IS组及正常对照组听觉脑干诱发EEG的典型波形 | 第23-25页 |
2.3.1 正常范围听觉脑干诱发EEG | 第23页 |
2.3.2 IS患儿听觉诱发EEG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小波变换及混沌系统的相关维数 | 第25-31页 |
3.1 小波变换基础 | 第25-28页 |
3.1.1 小波变换原理和应用方法简介 | 第25-28页 |
3.2 听觉脑干诱发脑电及其小波分量的相关维数 | 第28-30页 |
3.2.1 相关维数的定义 | 第28页 |
3.2.2 相关维数的G-P算法简介 | 第28-30页 |
3.3 本文对小波变换及相关维数应用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听觉脑干诱发EEG小波分量的混沌特性 | 第31-45页 |
4.1 技术方法的选取 | 第31-35页 |
4.1.1 分析导联的选取 | 第31页 |
4.1.2 连续小波变换 | 第31页 |
4.1.3 小波母函数的选取变换 | 第31-33页 |
4.1.4 尺度的选取 | 第33-34页 |
4.1.5 数据处理点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4.2 结果 | 第35-45页 |
4.2.1 滤波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小波变换前原信号的相关维数 | 第36-37页 |
4.2.3 小波变换分量的相关维数 | 第37-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9页 |
5.1 结论 | 第45-46页 |
5.2 讨论 | 第46-49页 |
5.2.1 离散小波变换的应用 | 第46-47页 |
5.2.2 本研究方法的优越性和丞待解决的问题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