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2 GX实验的32字诀教学原则的理论探讨 | 第8-27页 |
2.1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 第8-11页 |
2.1.1 淡化知识、概念的形式化,注重实质掌握 | 第8-9页 |
2.1.2 淡化知识的量的积累,注重智能发展 | 第9-11页 |
2.2 “积极前进” | 第11-15页 |
2.2.1 “积极前进”的含义 | 第11-12页 |
2.2.2 “积极前进”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2.2.3 如何做到“积极前进” | 第13-14页 |
2.2.4 “积极前进”是赞可夫“高难度”、“高速度”教学原则的发展 | 第14-15页 |
2.3 “循环上升” | 第15-17页 |
2.3.1 “循环上升”强调“循环”,符合认识论规律、记忆规律 | 第15-16页 |
2.3.2 “循环上升”强调“上升”,符合发展规律 | 第16-17页 |
2.4 “开门见山,适当集中” | 第17-21页 |
2.4.1 “开门见山,适当集中”的含义 | 第17-18页 |
2.4.2 “开门见山,适当集中”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4.3 网络化:往认知结构方向的发展 | 第20-21页 |
2.5 “先做后说” | 第21-25页 |
2.5.1 “先做后说”强调“先”“后”即顺序 | 第21-22页 |
2.5.2 “先做后说”强调“做”“说”统一 | 第22-24页 |
2.5.3 “先做后说”也应是一种“重演” | 第24-25页 |
2.6 “师生共作” | 第25-27页 |
3 整体再认识GX实验的32字诀教学原则 | 第27-31页 |
3.1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前进”是首要原则 | 第27-28页 |
3.2 要“积极前进”需“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集中” | 第28页 |
3.3 “先做后说”可助“积极前进”,又是“循环上升” | 第28-29页 |
3.4 “积极前进”与“循环上升”的统一 | 第29页 |
3.5 “师生共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 第29-30页 |
3.6 GX实验的32字诀教学原则是统一的 | 第30-31页 |
4 小结与思考 | 第31-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